赵佶坐殿,皇太后向氏垂帘。向太后政治观点趋向保守,事事往宣仁太后看齐,自然要起用元佑党人。公元1100年二月二十三日,朝廷任命韩琦之子吏部尚书韩忠彦为门下侍郎。
三月一日,赵佶下诏,命宰相、执政、侍从官各自推举台谏官。韩忠彦等人即推举龚夬、陈师锡为殿中侍御史,陈瓘为左司谏,孙谔为右司谏,任伯雨为左正言,邹浩为右正言。
邹浩是当时反对哲宗册立刘氏为皇后的主要骨干。御史中丞安惇特意提醒赵佶道:“起用邹浩,恐怕凸现先帝的失误啊!”意思是,赵煦罢邹浩的官,你赵佶却重用邹浩,这不是啪啪打哲宗的脸么?
赵佶纠正道:“立皇后,是朝廷大事,你御史中丞不说话,邹浩独自敢进言,有什么理由不能重用他?”安惇吓得缩回去了。
陈瓘杀出道:“陛下打算开发正路,褒奖邹浩以前的优秀做法。可安惇暗怀私心,迷惑陛下视听,如果要明示好坏,当从安惇开始。”
安惇随即被贬出朝廷,以宝文阁待制知潭州。
四月八日,升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结束了章惇连续六年独相的局面,目的当然是分散章惇的权力。
韩忠彦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恢复司马光、文彦博、王珪、吕公着、吕大防、刘挚等三十三位元佑党骨干的官职,朝廷很快批准。同时,赵佶下诏将范纯仁、苏轼等贬在偏远地区的元佑党人内调。
赵佶甚至有用范纯仁为宰相的打算,因范纯仁染病,朝廷特派内侍向范纯仁赏赐御药。并先提拔他为观文殿大学生,催促他早点入朝相见,宰相的位子等着他呢。范纯仁知道自己病情严重,无力回天,上疏请求回故里养病,赵佶听内侍介绍了范纯仁的病情,不得已答应。不到一年,范纯仁便薨逝了。
赵佶一系列举动,发出了强烈信号,让元佑党人看到了春天。
任伯雨首先发难,上疏攻击宰相章惇,说章惇久窃权柄,欺君罔上,流毒士人,国人都言可杀。赵佶没有例会。
赵佶刚登皇位才几天,无缘无故,无凭无据,就依言官几句话,想把首辅宰相赶下台?政治不是这样的玩法!赵佶虽然青涩不懂,但有向太后在后把舵啊!
元佑党似乎也意识到这种打法鲁莽了,迅速调准目标,转而攻击副宰相尚书左丞蔡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