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分析罗撒必定奔走青唐老城,想派军连夜追击,童贯认为追赶不上,图费军力,不同意,后来大军又攻下青唐老城,得知罗撒果然在青唐老城留了一宿,童贯后悔不迭。
王厚乘胜将大军奔廓州,廓州羌人首领落施军令结率城投降,大宋收复廓州。至此,河湟地区正式纳入大宋版图,吐蕃政权就此覆灭,这算是蔡京在相位拿得出手的政绩。也是赵佶前期的辉煌。
五月,因王厚、童贯等收复河湟,封蔡京为嘉国公,加封司空;王厚超拔为武胜军节度留后;童贯为襄州观察使。
内侍加官为地方观察使,童贯是大宋第一人,以后他还创造了宦官的很多第一。当初,太宗不授王继恩宣徽使,真宗打算以刘承规为节度使,宰相坚持不同意而止,先祖深谋远虑、防微杜渐,都是防止宦官擅权弄柄,祸乱国家。可是到了赵佶手里,不仅有童贯开先河,还有梁师成继其后,良规毁于一旦!
佐料:据陆游《家世旧闻》记载,蔡京和童贯最初的交往,又是另外一个版本。
蔡京在公元1100年前后,贬居在浙江杭州,王皇后派遣内侍童贯到杭州天竺山寺庙向观音菩萨求子嗣。
蔡京一贯注意和宫中内侍交往,但是他不认识童贯,听到消息后,便特意到天竺山出口等候,童贯从山里出来后,蔡京极力邀请童贯一起饮宴。两人喝得很嗨,席间,蔡京问:“请问,祈祷皇帝子嗣用什么物事做法事?”
童贯实话实说了。蔡京假装大惊失色,道:“富贵人家求子,也不至于这样寒酸啊?”
童贯无奈地回答:“宫里哪有什么钱啊?”
蔡京又叹息道:“朝廷怎么这样不明事理,国家府库,如山如海,哪一件不是皇上的东西啊?”蔡京的一番话,说到童贯心坎里了。
童贯回宫后,四处宣扬蔡京的这番高论,于是宫里受赵佶宠信的各色人等,人人恨不得蔡京回来作宰相。
蔡京被大用后,为报答童贯的大力推荐,因此对赵佶说起李宪的惯例,并称李宪已老,西边事应该用皇上信得过的内臣,童贯虽然年少,却是奇才,于是赵佶起用童贯处置边事。
这则典故,笔者多少有点怀疑,因为到公元1103年时,童贯已经五十岁,并不年轻,何来“年少”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