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从小就喜好道教,经常翻阅道教神仙鬼怪的书籍,对神仙之说十分向往。他做端王时,太史局的郭天信曾经拖住他,神秘地道:“大王当有天下!”当初赵佶还不信,因为哲宗死时刚二十五岁,谁会想到他没有子嗣就挂了?
再说,就算哲宗没有子嗣,赵佶还有哥哥,还有哲宗同父同母弟弟,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啊,结果偏偏就是他坐了龙庭。这是他笃信道教的第一个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说,赵佶一心想生儿子,当时有道士刘混康经常出入皇宫,对赵佶进言,京城西北角从风水来看,地势太低,应该稍微加高,便有多男之征。赵佶命人填高了几丈,后宫子嗣逐渐增多,赵佶于是更加信奉道教。这个说法显然是胡扯,因为,赵佶从公元1100年十九岁开始,几乎每年都生育了儿子,所以不存在缺乏子嗣的状况。但不管如何,赵佶信奉道教是真,甚至到了痴狂的地步。
公元1105年五月,赵佶赐信州(江西鹰潭)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元为虚靖先生。
到公元1113年,大宋表面呈现出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赵佶浑然不知,外部东北女真族在强势崛起,内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四月,福宁殿东面的玉清和阳宫建成,福宁殿是赵佶出生的地方,在宫内安置老子的神像。不久,各路“神仙”开始粉墨登场。
首先是王老志,太仆卿王亶听说他的名声,召至京师,推荐给蔡京。蔡京推荐给赵佶。
王老志曾经密封一书信给赵佶,赵佶打开后一看,内容是去年秋天,赵佶和乔贵妃、刘贵妃在御室男欢女爱的私密话语,赵佶很吃惊,也就开始相信王老志,并封他为“洞微先生”。这个伎俩,很可能是王老志收买了赵佶身边的宦官所获取的信息。
王老志的地位瞬间上升,很多朝廷官员找他解富贵、说凶吉,王老志说得神神叨叨,很少人可以理解,后来才有应验。其后王老志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蔡京怕他太受宠,威胁自己地位,便经常约束他。王老志也意识到蔡京在防备他,以病辞归。
王老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王仔昔随即闪亮登场。先被赵佶赐号“冲隐处士”,后来又进封为“通妙先生”。赵佶以客礼待他。他比王老志更高调,倨傲不顺,对待宫中有地位的宦官视同奴隶,这就是作死的节奏了。王仔昔心还很大,想做天下道士的宗主。没多久,另一道士林灵素兴起,比较嫉恨王仔昔,和宦官冯浩联手,设计陷害王仔昔,王仔昔被下狱治罪,赶出京城,走到河南上蔡时被诛杀。
赵佶宠信道士“二王”时,中间有段插曲。御史中丞王安中上疏道:“蔡京欺君罔上,蠹国害民,引用道士,请治蔡京之罪。”
赵佶虽然奢侈、爱享受、喜奉承,可以说是昏聩糊涂,但是对权力,他却抓得很紧,这时也觉察到了蔡京的权势过于熏天,便答应了王安中。但是赵佶做事拖拉,对王安中道:“本打算现在就批准爱卿的奏章,但是朕的生日快到了,等过了天宁节,再罢免蔡京吧!”
蔡京在宫内有很多耳目,很快获悉,心中大惧,恰好他的大儿子蔡攸每天在宫内侍奉赵佶,和赵佶的关系异常亲密,蔡攸哭着喊着为他老子蔡京求情,赵佶一下就丧失了原则,不动手了。为了安慰王安中,升王安中为翰林学士。
王仔昔来京师,是在公元1113年后,此前,蔡京其实已经被罢免了两次宰相。蔡京前后四次做宰相,在中国历史上,同一朝代四次担任宰相者,唯有蔡京一人。
可见赵佶,对蔡京是又恨又爱!欲罢不能,恨他专权,爱他溜须拍马。赵佶的昏聩,在这方面表现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