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辽国燕京“天赐皇帝”耶律淳病死,大将萧干等拥立耶律淳之妻萧氏为皇太后,主持军国大事。
天赐皇帝耶律淳做皇帝前,因燕京兵少,曾经大量招募辽东饥民为兵,名为“怨军”,意思向女真族报仇的军队,命渤海铁州(辽宁营口)人郭药师为统领。第二年,“怨军”中的两营叛乱,辽军都统耶律余睹和萧干率军平叛,两人赶到之前,郭药师已经杀了领头叛乱的首领罗青等,平息了叛乱。
耶律余睹、萧干赶来后,萧干从“怨军”中挑选了两千人分为四营,分别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担任各营将官。其他六千人遣散到各路。为防止再生事变,耶律余睹对萧干建议,不如对“怨军”围而掩兵全歼,以绝后患,萧干不同意,郭药师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耶律淳称帝后,改“怨军”为“常胜军”,提拔郭药师为上将军、涿州留守。耶律淳死后,萧太后主政,萧干专权,国内人心惶惶,郭药师是典型的投机者,觉得背靠辽国不是长久之计,对部下道:“天祚帝丧失人心,燕京女后主政。大宋天子大兵压境,此时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言下之意,想转而投靠大宋,部下也一致同意。
公元1122年九月,郭药师率部众八千人,将自己防守的涿州、易州拱手相送于童贯。童贯喜从天降,立即奏明赵佶,赵佶也欣欣然,下诏授予郭药师“恩州观察使”,隶属都统制刘延庆。
十月,赵佶有向辽国进兵的打算,改燕京为“燕山府”,这是稳操胜券的操作,因为此时宋军并未占领燕京。更为可惜的是,宋军后来的表现相当不争气。
十月初八日,刘延庆、郭药师统兵十万,从雄州(河北雄县)出发,郭药师为向导,渡白沟(河北高碑店),攻燕京,打算将燕京变为真实的“燕山府”。
刘延庆所部军无纪律,郭药师拉住刘延庆坐骑缰绳,劝谏道:“我们大军远途跋涉,不设防备,如果敌人埋伏袭击,我军首尾不能相应,势必望尘奔溃!”刘延庆不听。
大军到良乡(房山境内),辽大将萧干率军赶来,两军一交战,刘延庆失利,便龟缩在军营不敢出战。
郭药师献计道:“萧干兵力不过万人,现都在我军前线抵抗,燕京必然空虚,我愿率骑兵五千,倍道兼程赶去偷袭,令命三公子(指刘延庆第三子刘光世)领军接应,燕京唾手可得!”
刘延庆觉得郭药师此计可行,派大将高世宣、杨可世和郭药师率军六千,半夜渡卢沟,急行军至燕京,刘光世率军接应。凌晨,常胜军大将甄五臣率军从燕京迎春门杀入,郭药师跟着杀进,派人要萧太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