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首相白时中口口声声要跑,赵桓为了暂时安定人心,进行了人事调整。将白时中罢免,任命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即首相,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即次相;“尚书左丞”赵野进位“门下侍郎”,翰林学士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李纲仍旧为“尚书右丞”。
随后赵桓听李纲建议,亲自登宣德楼,对六军宣谕,确定要军民同心,共同防守京师,李纲总领其事。
李纲命各军准备守城军器械,并用“百步法”分兵守备,即四壁城墙,每一壁用正规军一万二千人;又编马步军前后左右中四万人,每一军八千人,分设将官统领,派前军守护东水门外的粮仓,后军守护东门外樊家冈,李纲命各军加紧演习防御战法,可惜,金军留给李纲的时间不多了。但是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操练,防御体系初具模型。
初六日,斡离不的金国军队渡过黄河,逼近开封城。朝廷传檄各路迅速率兵赴京都勤王。
初七日,金军前锋抵达都城西北,抢占了开封西北“牟驼岗”的“天驷监”,这个地方是大宋养马的场地,郭药师以前到过此地,因此向斡离不建议先攻“牟驼岗”。因为赵桓对坚守犹豫不决,耽误了几天宝贵的时间,李纲接手京城防御的时间紧迫,对城内防御布置都还不十分完备,哪里还有时间将天驷监的马匹转移?让金军一袭得手,斡离不因此缴获了宋军两万匹战马,还有堆积如山的养马饲料。
佐料:再来说说李邦彦。李邦彦成了次相后,对赵佶更加阿谀奉承。每次宴饮,不顾宰相身份,自己扮演倡优(和前面徽宗时期的宰相王黼何其相似!)演戏,在演戏中夹杂市井粗俗笑话,用以取乐。
一日,李邦彦侍奉赵佶欢宴,他预先将生绡画成龙形花纹,贴在身体上,喝得高兴时,李邦彦竟脱了外衣,裸露自己的纹身,口出猥亵的话语。赵佶见状,也觉得过分了,拿起手中拐杖作势要打李邦彦,李邦彦也不害怕,却起身逃窜,赵佶追来,李邦彦虽是进士出身,身手颇敏捷,手疾眼快之下,沿着宫殿的木柱子爬上去躲避。
恰巧郑皇后从内殿出来,望见了这出“狗撵耗子似的精彩好戏”,不由得皱眉对李邦彦道:“你可以下来了!”
李邦彦却一手做倡优姿势,捏着嗓子娇滴滴地回答道:“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引得君臣哄堂大笑。
郑皇后叹息道:“宰相如此,怎么能治理天下?”郑皇后还有一句潜台词,有什么皇帝有什么臣,能不让人忧心?
殿中所谓的庙堂大臣,见识远不及一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