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姚古领军至威胜军,统制官焦安节鬼迷心窍,突然说粘没喝大军杀来了,军中人心动荡,焦安节又劝姚古撤军,结果姚古和张灏没有按约定时间接应种师中。
种师中军中饥渴难耐,独木难支,从早战到晚,士卒发神臂弩射退金军,本来战局有所好转,可因为赏金发放不够及时,士卒怨言四起,一哄而散,仅留百余亲兵。
如此看来,宋朝打仗,相当现实,真是一手交钱,一手拼命,没钱,谁拼命?种师中身中四枪,犹死战不退,力尽而死!
金军乘胜进军,又和姚古军遭遇,姚古军因焦安节这个搞屎棍子的原因,也丧失了战斗力,退守隆德府。
战后,李纲召焦安节,斩首示众,朝廷贬姚古为节度副使,安置广州。赠种师中少师,谥号“庄愍”。
佐料:吴敏字元中,真州(江苏仪征)人,公元1108年进士。蔡京见他文章出彩,人又俊美,想将女儿嫁给他,但吴敏推辞不接受,应该说很有骨气。前文蔡京想收傅察为女婿,没成,又来收吴敏!好人才,蔡京都想纳入囊中!
《宋稗类钞》卷八记载,徐处仁做首相,吴敏为次相,两人的关系却不协调,每次朝会后,在政事堂议事便相互吵闹。
有次,吴敏到宰相府见徐处仁,老徐正拿笔伏案写东西。吴敏坐下,禀报了一些事后,双方越说越激动,气得老徐最后将手中的毛笔朝吴敏甩过去,正中吴敏面门,吴敏鼻子、嘴唇、脸上全是墨水,一同来的部属急忙将吴敏拉走。
第二天,吴敏向赵桓告状,而御史也相继弹劾两人,不到一个月,两人都被罢免。
吴敏忠心固然具备,但因年轻,不太熟悉政事,下属官吏有所汇报,吴敏不能裁决,都说:“按以前的惯例就行!”
当时军情急如星火,吴敏不太留意,却专管些太学生、增加《春秋》讲义、王安石不应该从祀太庙等鸡毛蒜鼻事。
世人编了“十不管”歌道:“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安石;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高宗时代,吴敏最后死在广西、湖南宣抚使任上,享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