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富平之战”,刘子羽单骑入关中,召集各将,宋军撤退到兴州(陕西略阳)、和尚原(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陕西大散关)、岷州(甘肃临洮)以及及阶州(陕西武都)、成州(甘肃成县)等地,重新设防,以阻金军西进及南下四川。
特别是和尚原,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穿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蜀川陕首要门户,在大散关之东,宝鸡西南,地势险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
和尚原的守将是吴玠、吴璘兄弟,两人收集几千散兵,扼守和尚原关口。吴玠进驻和尚原后,立即积极备战,储蓄粮食,修缮兵器,修筑栅栏挡住路口,铁心死守。
有部将见和尚原既无城池,又无足够粮草,劝吴玠退到汉中,以遏制进四川的窗口城池。
吴玠道:“你们不知道啊!和尚原最为要冲,和尚原以南,入四川路就有多条;丢失了和尚原,四川就危险,我保守此地,敌人决不敢绕过我进川,一旦他们入川,我跟在他们后面袭击,他们焉能有活路?所以,我守和尚原,就是保全蜀地!”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吴玠一点破,众将拜服。
吴玠看到了和尚原的重要性,金军统帅同样也看到了。金军为了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必然进攻和尚原。“和尚原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和尚原之战”实际是分两个半场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宋朝的对外战役,很多次都分为上半场、下半场,而且每每都是上半场打得不错,下半场就歇菜了。当然,这比起现代中国男足还是略胜一筹的,中国男足上半场、下半场都是歇菜,几十年如一日。
可喜的是,吴玠指挥的两场“和尚原之战”,都以少胜多,获得了空前胜利。
公元1131年五月,金军骑兵数万分两路向和尚原推进:一路由金将“没立”率领,自凤翔西攻箭筈关(陕西千阳西南),南下至和尚原;一路由“乌鲁折合”率领,自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北上攻和尚原。两路金军企图在和尚原会师。
“乌鲁折合”率部先期抵达和尚原,立即列阵北山向宋军挑战。吴玠虽然只有几千人马,但吴玠采用的是轮休战术。诸将坚守住阵地,在营垒巩固之后,指挥将士轮番出战,交替休息。
作战时,吴玠命令诸将列阵势,利用有利地形。和尚原一带尽是山谷,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军的骑兵全都失去了威力,只好弃骑步战。宋军在吴玠的统领下与金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四战全胜。
“乌鲁折合”无奈,退到黄牛铺一带等候“没立”军,可“没立”军迟迟不见踪影,变成了“没有”!又恰遇上大风雨,金军士气不振,无力发起进攻,只得狼狈逃窜回凤翔。
于此同时,“没立”率金军在箭筈关发动的进攻,被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此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