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没想到宋军偷袭,本来约好是明天交战的啊?不由得都惊愕道:“我们完蛋了!”顿时乱成一团。
金军两帅中,习不主善于谋划,蒲察胡盏善于作战,临机突变,该怎么应付,两人却有不同看法。习不主要坚守,蒲察胡盏要出战。
吴璘派军引诱刺激金军。蒲察胡盏不顾习不主反对,自恃英勇,执意出战。吴璘指挥“叠阵”中弓弩手轮番发射,连续打退金军数十次冲击,乘其退却,命两翼骑兵追击包抄,金军大溃,降者万余,死伤无数。
蒲察胡盏等逃到腊家城,吴璘率军紧紧追赶,既而围住腊家城。前后近一个月,眼看要攻下该城时,朝廷却派人送来诏书,命吴璘班师撤兵,原来兀术代表金国,和大宋议和了。此时,吴璘另外派军收复了秦州;杨政收复了陇州;郭浩收复了华州,进入了陕州。陕西其他各州争相向宋军投降,形势一片大好。
撤军诏书到达后,胡世将只得让吴璘从腊家城返回河池,郭浩回延安,杨政回巩州(甘肃陇西),对于这样的局面,胡世将、吴璘等人都懊悔叹息不已!
佐料:吴璘(公元1102年-公元1167年),字唐卿。
吴璘是吴玠之弟,为人刚勇,通读史书,在国家大节方面从不退避,也不拘小节,重视人才。吴玠死后,吴璘挑起了保卫川蜀的重任,兄弟两人保川蜀长达三十余年,《宋史》称赞吴璘“隐然为方面之重,威名亚于玠。”
吴璘威名虽然略输兄长吴玠,但他比吴玠有福得多,一是比吴玠多活了近二十年;二是生前被封为“新安郡王”;三是吴璘晚年,赵构禅位,孝宗即位,两位皇帝都很看重他,特别是赵构,曾经接见吴璘后,怅然若失,解下自己所佩带的刀赐给他,道:“想起朕时,看一看这把刀就可以!”
公元1167年五月,吴璘病逝,年六十六岁,孝宗赠吴璘太师,追封“信王”,兄弟两人都被追封为异姓王,大宋唯他们一家而已。
吴璘逝世前半个月,有巨星陨落,吴璘此时尚未得病,他吩咐幕僚道:“替我起草遗书吧?”
幕僚失声道:“郡王身体安宁,如何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
吴璘淡然道:“我之生死,在我自己胸中,他人怎能知晓?你尽管帮我写吧!”
吴璘命幕僚在遗言中仅提及国事道:“愿陛下不要放弃四川,也不要轻易出兵!”并没有说及家事,世人都称吴璘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