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骋到了?”,正在王承恩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崇祯双眼立刻有了些许色彩,一下子从里龙椅上坐起。
“正是,据说来了两千骑兵,已经在西直门外驻扎。”
一听这个消息,崇祯又重重的坐了下去,“哎,两千,两千人马,杯水车薪,杯水车薪啊!”
王承恩也是无言以对,的确,两千人对于现在的处境来说,还真是杯水车薪,“皇爷,是奴婢想得太天真了。”
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的站起身来,他已经疲惫的做不出任何表情了,意识死机般走到窗前喃喃自语:“大月国家的江山,传承了数百年,朕,对不起列祖列宗。”
王承恩跟在崇祯身后,弯着腰安慰崇祯:“皇爷,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还是要尽快想出对策,应对当前的危机才是,万万不能让阿济格肆意掳掠。”
“对策?朕已经无计可施了,朕的文臣武将,各个贪腐,都把朕的京营给蛀完了,十几万的大军,如今可占之兵不过万余,他们只知道保全自己,哪里还顾得上国家的安危?”
“皇爷,京营之事,要不,起复李邦华?”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
李邦华在崇祯刚登基的时候,被崇祯赋予重任,先任兵部右侍郎,后调任兵部尚书,专管整顿糜烂的京营,当时兵政十分乱,京营占役、虚冒更是及其严重,所谓占役就是士兵为诸将服劳役,就是拿着国家的工资,干自己的私活儿,并且还有卖闲、包操等等,是多不胜数。
而虚冒,就是部队没有这么个人,各级将领及勋戚、宦官、豪强让自己家的仆人冒充为军队中的一员,每个月从中支取一份厚饷,也就是吃空饷,挂个名字只领工资但不上班,这就是让自己的员工干自己的活,但工资是国家发,自己就不用发了。
三大营按说兵力是有十多万人,毕竟三大营可是历代皇帝的直属部队,是野战队,是强中之强,可到如今,一多半都是老弱之人,而这些老弱之人大都是通过领导安排来领工资吃空饷养老的。
崇祯很信任李邦华,当然了,李邦华也是个有本事的,他大胆的革新,不顾后患,最终,京营被他整出来足足两万可战之兵,可惜,好景不长,正是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那些被他得罪的勋贵将军们,联起手来各种诋毁,挖坑,最终,李邦华不得不辞职回家。
怪也怪崇祯年前,想有一番作为,可惜,既得利益者势大,轻易难以撼动,跟李邦华的命运一样的人,有很多,比如,王六六的父亲,王来聘,再比如,袁宝儿的父亲,袁崇焕,既得利益者的反噬之力足以要了他们的命,唯一不同的是,李邦华是东林党人,是文人,他们不敢太过,这也是李邦华还能活着的原因。
“哎!”崇祯叹口气,“两万可用之兵,不足10年,居然只剩下一半,是朕愧对邦华,可起复,谈何容易啊!”
朝中之事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就算的,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皇帝,大多时候更像是个吉祥物,说了并不算,就比如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求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