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灵异小说 > 民间故事全集【1】 > 第47章 一夫二妻

第47章 一夫二妻(1 / 2)

 推荐阅读: 特种兵之荣耀军魂 机甲进化:开局怒揍太阳神 火影,我和纲手青梅竹马 重生1985,开局荒地六十亩 娇宠:将军家的小娘子 快穿之宿主又被大佬赖上了 我和东煌画押,萝莉控必被我抓 错爱之殇 发带女 星穹铁道:我在仙舟罗浮卖盲盒
最新网址:hbcjlp.com

王刚是个孤儿,是叔叔把他抚养长大的,叔叔因为家贫,打了一辈子的光棍,前些年得了肺痨,也撒手人寰了,王刚彻底没了依靠。

好在他已19,长大成人了。为了生存,就去邻村学了一门做豆腐的手艺,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卖豆腐,赚点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温饱。

一晃十年过去了,他都近30了,依然没有娶上媳妇,感觉自己也像叔叔一样命苦,这辈子恐怕也要单身到老了。

可是谁叫自己穷呢,加上长的又磕碜,人家姑娘看不上,也在情理之中,没啥好怨言的。

这天,他挑着豆腐担照例去隔壁村庄卖,有个常买他豆腐的吴大婶突然问他:老王,听说你还没婚配,是真的还是假的?

老王?你觉得我很老吗?王刚扭动了下身子,把自己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

吴婶笑笑道:不不,你别误会,我没有笑话你的意思。在我们娘家那边,通常都会把30岁还没成家的男人,称作老什么的,比如老赵,老张等。

然后她也仔细打量了王刚一下,接着说道:你应该不止30了吧?

王刚心想:这吴大婶今天怎么了?为何跟我的年龄杠上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可她作为老主顾,纵使心里有些不满,还不便挂在脸上,因而依旧微笑着点点头道:嗯,你眼力劲真好,刚好过了30,虚岁31了。

吴婶道:看,我就说嘛,没把你叫老吧?不过,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听旁人说,你至今还未成亲,到底是真还是假?

王刚毕竟还是处男,每当别人和他聊起这方面的事,脸都会不由自主的泛红。王刚腼腆的说道:吴大婶,你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跟我说起这事?成亲如何,没成亲又如何?反正你又不会把闺女嫁给我。

吴婶道:瞧你这话说的,我闺女才十几岁,怎么可能?不过我娘家有个侄女,我瞧着和你还挺般配。

是吗?那太好了。王刚高兴的差点没把木勺扔到地上,这可是头一次有人主动为他作媒。

吴婶嗔怒地瞪了他一眼道:我说老王,瞧你这点出息,好像八辈子没见过女人似的。你可别高兴的太早,今儿我只是给你提个引子,成不成还两说呢?

王刚嘿嘿地笑了两声道:总归是看到了一丝希望嘛,你道是不是?

吴婶道:那倒也是,我就先把我侄女的情况大致给你说一下,你考虑考虑。她叫吴仙,25岁,丈夫去年过世的,留下一个四岁的儿子。她已经和公婆商量好了,倘若改嫁,儿子就留给爷爷奶奶抚养,不会给你带来任何负担。

说来说去,原来是个寡妇呀。王刚的热情,顿时消减了一半。

寡妇怎么了?吴婶斜了他一眼道:就你这条件,还挑三拣四,白天有个给你洗衣做饭,晚上有个给你暖被窝的媳妇就不错了,难道你还想娶个十几岁的黄花大闺女?

王刚被吴婶一顿数落,便不敢再出声,吴婶接着道:再说,我侄女还不一定乐意呢,我是看你忠厚老实,并且还有一门做豆腐的手艺,吴仙嫁过来不至于挨冻受饿,要不我才懒得操这个闲心呢。

王刚道:有劳婶子费心了,如果你侄女不嫌弃,我王刚自然求之不得。

吴婶道:那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改天我把她带到家里来,你们两个相互认识一下。如果有缘,那我也是功德一件,成就了你们一段好姻缘。

过了两日,当王刚挑着豆腐担,再次进村经过吴婶家门口时,只见吴婶站在院墙内,使劲朝他一边招手, 一边喊着:老王,你进来一下。

王刚的心顿时砰砰跳起来,他知道准是吴仙来了,紧张的走路姿势都乱了。

当他进到院子,把担子放下,吴婶领他来到堂屋,只见有个年轻女子落落大方地站在饭桌旁。

王刚脸颊微红,腼腆地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女子长得倒还清秀,身材适中,微胖,穿一身翠绿色的衣服。

当四目相对时,王刚显得极不自然,像小偷似的,慌忙把头扭开。

再看吴仙,毕竟是过来人,脸上没有半丝异样,脸带微笑,落落大方的盯着他看。

由于王刚的豆腐还没卖完,简单寒宣几句之后,便匆匆走了。

第二天一早,王刚挑着刚做好的豆腐,急不可耐地就往吴婶家走去。

吴婶正在灶房生火做早饭,一见他来了,明知故问道:大清早的你不去卖豆腐,跑我家来干嘛?

王刚见她灶上摆着碗,便拿了一只,打了满满的一碗豆腐端过来,嬉皮笑脸道:婶子,我是来给你送豆腐的。

吴婶道:得了吧,你老王卖豆腐也不止一两年了,什么时候对我这么热心过?

王刚干脆不装了,直接了当的问道:婶子,你就别再逗我了,快说说,你侄女对我印象怎样?同没同意?

吴婶道:瞧你这猴急的样,八成做梦都在娶媳妇。那你可听好了,她不同意。

啊,那我岂不是空欢喜一场?王刚顿时泄了气。

吴婶瞧着他既好气又好笑,接着说道:她不同意,那是不可能的。

是吗?王刚一下子又满血复盘了,兴奋道:吓死我了,婶子你就爱捉弄人,我还以为她真的不同意呢?

可她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你说。

你必须拿五两银子给她公婆,算是彩礼钱吧。

五两?这么多。王刚为难地用手挠了挠后脑勺。

五两还多,你打算白捡个媳妇吗?

那倒不是,那她答应什么时候成亲吗?

只要银子到位,日子随便你定。

王刚道:成,那我回去准备准备,争取尽早完婚。说实话,我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

哪知才过三天,王刚便凑了五两银子给她公婆,迫不及待地把吴仙娶回了家。

婚后夫妻恩爱,夫唱妇随,从此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一个死气沉沉的家,因为有了吴仙的加入,而变得活力四射,令左右邻居们羡慕不已,从此再也没人敢叫他老光棍了。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眼看成亲两年了,吴仙的肚子依旧平平,没有一点动静。郎中看了,药也抓了,经过半年的折腾,依旧没有一点效果,夫妻俩不免有些暗暗着急。

转眼又过了两年,吴仙忽然觉得近段时间特别乏力,并伴有呕吐现象,特别是每个月必来的亲戚也连续两个月没来了,凭她生过一个孩子的经验,知道自己终于怀上了。

当她把这好消息告诉王刚时,王刚正在磨豆腐,顿时高兴的忘乎所以,哈哈大笑道:我30多了,终于可以喜当爹了,王家也终于后继有人了。

此后,他忙完外面又忙里面,大小事从不让吴仙插手,只希望她平安的把孩子省下来。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然而吴仙的分娩却极不顺利,遇到了难产。

稳婆紧张而焦急的接生了快一个时辰,仍然没有成功,最终婴儿夭折,吴仙因失血过多,在痛苦中撒手人寰。

临终前,拉着王刚的手,用尽最好一点力气,断断续续道:相公,我…我没用,连个孩子也…也生不出来,我先行一步了……

王刚一时接受不了眼前残酷的事实,只觉眼前一黑,整个身子往旁边一歪,昏死了过去。

围在旁边的邻居们顿时慌着一团,有的呼喊,有的拍打,有的忙掐他的人中,王刚这才慢悠悠地清醒了过来。

之后,在众人的帮助下,去镇上买了副薄棺,强忍心中悲痛,连夜把她们母子安葬了。

王刚一夜回到解放前,又成了孤身一人,和吴仙生活的这四五年,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可是五年的时间又何其短暂,恍如一场春梦,醒来之后又回到了现实。

从此,王刚又回到了五年前的模样,挑着豆腐担,无牵无挂走街串巷的叫卖着,只是再也没了往日的激情。

话说王刚的隔壁住着一对小夫妻,男的叫李大鹏,女的叫许小芳。

他们是前几年迁来的外来户,在当地无田可种,男的就靠打短工为生,女的在家纺纱织布,做些简单的女红活,以此赚点小钱补贴家用,日子过的十分清贫。

李大鹏有个嗜好,爱喝酒,并且酒瘾还大,一日三餐,无酒不欢。小芳看不惯,时常规劝他把酒戒了,或者少喝些,毕竟自己怀了五个月的身孕,能省则省,以后一家三口花钱的地方多了去。

李大鹏没喝酒的时候,人还可以,对媳妇也尊重,通常会笑笑而过。一旦喝了或者喝高了,便会借着酒劲,轻则骂她一顿,重则对她拳脚相加,嘴上还呵斥道:喝个酒还要你管,反了天不是?就是欠打。

小芳敢怒不敢言,只能流着泪,默默忍受。

过了些日子,李大鹏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外面闯荡一番,于是便和小芳商议道:我想去省城一趟,碰碰运气,这样的苦日子我真是过够了。

小芳道:去省城,怎么突然想到这么一出?相距好几百里路呢,谈何容易。任做工,你没手艺,任做生意,你又没本钱,那你去了能干什么?

李大鹏道:省城那么大,人又多,发财的机会自然也多,随便干点什么都比在家里强。

小芳道:盘缠都没有,你怎么去?难不成一路讨饭去?

李大鹏道:这个你不必担心,我已经想好了,现在正是农忙季节,我一边打着短工,一边往省城靠拢。

那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生活?

我走了,家里的开销不是更省了吗?米缸里还有些米,你再做些女红活赚点碎银,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那你打算去多久?再有四五个月,孩子就要出生了。 小芳不无忧虑道。

这可是个未知数,我自己也拿捏不准,总得干出点名堂再回来吧。如果你临产,我没赶上,就把你娘接过来照顾一段时间。

我现在怀着身孕,那平常挑水,砍柴,劈柴这些重活,你叫我如何干?

这个我也谋划好了,到时叫隔壁老王大哥帮忙受累一下,等我回来自然会给他些好处,总不能叫人家白干了不是?

小芳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既然你想的这么仔细,事事都安排妥当了,那我还能说什么?随你去吧!也免得我看见你喝酒就心烦。

过了两日,李大鹏精神抖擞,满怀希望地踏上了通往省城的路,留下许小芳一人独守空房。

回过头来再说王刚。

这天傍晚,他卖完豆腐回到家,接着又磨起了豆浆,预备第二天卖的。刚磨到一半,小芳挺着肚子走了进来,王刚忙问:有事吗?

小芳说:老王大哥,大鹏出门前有没有找过你?

王刚道:昨日有找过,他都跟我说了,你现在是没水还是没柴烧?

小芳道:今天早上他走的急,水都忘了给我挑满,家里现在一滴水都没了,晚饭还没做呢。

王刚道:那你先回吧,我即刻就去。

王刚挑好水之后,顺势打量了一眼她的灶房,见她什么菜都没准备,唯有灶台上放着半碗吃剩的咸菜,于是皱着眉头问:弟妹,你晚上就吃这个下饭吗?

小芳正在淘米,顺口回道:不是,等下我去菜园子摘些青菜来炒。顿了顿,接着又说:王哥不嫌弃的话,要不留下来随便吃点,省得回去一个人煮。

王刚道:不了,孤男寡女,如果被好事人瞧见,你我莫口难辨,我单身一个倒无所谓,坏了你的清白就不值当了。

说完回到自己家里,端起那碗准备留给自己吃的豆腐,又折返回来,对小芳道:弟妹,今日豆腐不太好卖,剩了不少,你帮帮忙,替我消化一碗,倒了又怪可惜。

小芳本想拒绝,但他都这么说了,又不好意思,便客气道:要不你留着明日一起卖吧。

王刚笑笑道:那哪成,天气这么热,早坏了。

小芳道:那就谢谢你了,王大哥。

王刚道:客气啥,这豆腐虽不值钱,但营养价值还可以,你现在有孕在身,正是补充营养的时候,可谓一举两得。

回到家后,王刚找了半天也没啥好下饭的菜,于是就在锅底放了些油盐,炒了个油炒饭,随便凑合了一顿。

此后,几乎每隔一日,他都以同样的借口给她送去一碗,多少替她补充点营养。

隔了两日,他见柴火快烧完了,当晚便特意少磨些豆子,第二天上午便早早卖完了。

吃过午饭,他拿起柴刀和扁担,就往山上走去。路过小芳家门口时,见她正在织布,便靠近问道:弟妹,你家柴火还有吗?

小芳道:快没了,估计明日再烧一天就差不多了,刚刚我还在为此事发愁呢。

王刚道:那正好,我家也快没了,下午我看能不能砍两担,咱们两家一人一担。

小芳道:那来得及吗?此处到山里往返近十里,砍一担还差不多。

那我尽量手脚快点,希望来得及。说完转身三步并着两步,就上山去了。

第一担砍回来挑到小芳家时,已快下午四点了。他喘着出气,连额头上的汗都来不及擦一下,抽出扁担转身又要走。

小芳端着凉茶,手拿汗巾,忙喊道;王大哥,等一下,擦把汗,喝碗茶再走。

王刚立住,双手接过一饮而尽,边擦汗边说道:谢谢弟妹。

小芳嗔怒道:不许你这么取笑,你帮我砍柴,还没来得及谢你呢?我看天色不早了,要不今儿就砍这一担得了。

王刚道:那不成,今天必须得砍完,明天我还要卖豆腐呢。

小芳道:既如此,那你尽量少砍点,快去快回。

第二担砍好时,天已渐渐黑了,王刚不敢怠慢,赶紧挑起柴火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在回家的路上。

快到村口时,一不小心,右脚半边脚掌踩在一块小石头上,顿时感觉脚腕一阵钻心地疼痛,身子不由自主的往右倒了下去。

他摸了摸受伤的脚腕,感觉已经慢慢肿了起来,稍微一动就疼痛难忍,心里不由得叹气道:怎么就这么倒霉?眼看这都快到家了,怎么还把脚给扭了,真是没用。

他抬头看了看村子,家家户户都早已亮起了灯,应该都在忙着吃晚饭,村口连个走动的人都没有。

看来只能靠自己站起来了,他试了几次,最后扶着柴火,勉强站了起来,然后把扁担当拐杖,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家里移动着。

快到小芳家门口时,借着微弱的灯光,就见她站在这家门口,焦急地朝村口张望着。

见王刚一瘸一拐的慢慢走来,她赶忙迎了上去,刚想搀扶,王刚摆摆手道:弟妹,不必了,我能行,如果让村里哪个婶子看到,定会传闲话的。

小芳想想也是,那些大婶们对别的不太感兴趣,唯独对这种事最爱津津乐道,没影的事也能传得神乎其神,就像真的一样。

于是,她把手收了回去,说道:都那么晚了,叫你别去,你还偏要去,不过现在埋怨也没用。你先去我家吧,大鹏还有些没喝完的白酒,我帮你擦擦消消肿。

王刚迟疑道:这…这合适吗?

小芳道:这有啥不合适的,我们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还别说,经过小芳细心的来回擦拭几遍之后,肿胀的确消除了不少,疼痛感也不再那么强烈了。

之后,在小芳家简单的吃了碗饭,便一瘸一拐的回家躺着睡觉去了。

谁知这一躺就是十来天,这期间,多亏了小芳耐心的照顾,一日三餐把饭端到床前,并且早晚给他擦拭一次。

伤好后,王刚感激地对小芳说道:这些日子多亏了弟妹的悉心照顾,不然我一个人真的无法想象。

小芳道:老王大哥,你客气了,这些是我应该做的。你要不是为了给我砍柴,也不至于扭伤,并且还耽误了你这么久没卖豆腐,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王刚道:弟妹说这话就见外了,也不知大鹏兄弟出去这么久了,有来过书信没有?

小芳神色黯然道:他出门时身无分文,也不知现在过得怎样,真是让人担心。

王刚安慰道:这个弟妹不必担心,他体格那么健壮,到哪不能赚口饭吃,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

从此,王刚又恢复了寻常的生活,照样每天挑着担豆腐走村串户的卖,抽空帮小芳挑两担水,偶尔劈点柴,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过着。

这天,王刚挑着担子去邻村卖,又一次经过吴婶的家门口,见有个十来岁的男孩站在屋檐下东张西望,样子可怜兮兮。王刚忽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也说不上原由,反正就是有点心疼。

吴婶听到他的叫卖声,从灶房拿了只碗走出来,王刚问:婶子,那孩子是谁?怎么以前没见过?

吴婶回头看了一眼,叹了口气道: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

王刚一边给她打豆腐,一边说:到底怎么回事?不妨说来听听。

吴婶道:他是你媳妇嫁给你之前生的那个儿子,叫方贵。前年他奶奶过世了,去年最疼他的爷爷也撒手走了,他一下子就成了孤儿。

方贵的舅舅见他可怜,就将他接过去抚养,哪知过了还不到十天,舅妈就各种嫌弃,死活不同意。

理由是:现在把他养大不说,以后还要花钱给他娶媳妇,自己也两个儿子,才十几岁大,将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哪还有闲钱供养他,也不管他舅舅同不同意,气势汹汹的就将他赶出了家门。

孩子没办法,只好忍着饿,连夜赶了二十几里路,来投奔我这个唯一的姑姑。可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不仅有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这些天来,丈夫天天跟我吵架,愁得我想死的心情都有了,又不忍心将他赶出去,总不能让他流落街头去做小乞丐吧?那样我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弟弟和父母?吴婶说着,眼泪不知不觉无声地流了下来。

王刚抬头又看了一眼那个可怜的孩子,同情之心由然而起,可又不知该如何能帮到他,因而试探性的问道:那你现在打算如何处置?

吴婶一手端着豆腐,一手捏起围裙,擦了擦眼泪道:我倒觉得有个人挺适合收养他,可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万一他拒绝了,我这最后的希望就破灭了。

王刚道:是谁?既然你都觉得他适合,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我想应该不至于拒绝吧?

吴婶迟疑了一会,盯着王刚缓缓道:如果我说的那个人是你,你愿意不愿意收养呢?

我……?这也太突然了,王刚怎么也没想到,吴婶说的那个人会是自己?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吴婶见他没有直接拒绝,便趁热打铁道:你独身一人,养个孩子绰绰有余。说句不中听的,你如今快奔四十的人了,想必也很难再娶到媳妇。你现在收养他,等你老了,身边也好有个人孝敬,百年之后还有个人为你送终,这样岂不是很好,既做了善事,老了也有个依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