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吴家两口子硬生生想出了办法。
他们打算把女儿嫁给县城有名的胡屠户。
胡屠户在肉联厂上班,是杀猪的一把好手。
早年让日本人拉了壮丁,还被打瘸了一条腿,心理有了点问题。
胡屠户娶过两个老婆,一个死了,一个跑了。
人们私底下都说胡屠户第一个老婆就是被他打死的,第二个老婆也是受不住打才跑的。
胡屠户比吴盼弟大了十几岁,胡家还有三个半大小子,都是原配生的。
但胡家有钱,胡屠户早就放出风声要娶个黄花大闺女,愿意出一百块钱聘礼,还不要求女方陪送嫁妆。
六十年代初,农村娶个媳妇也才三十块钱左右。
一百块钱,在村里仔细打算一下,娶四个媳妇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胡屠户入了吴家夫妻的眼。
以前,吴家将眼光放在了周边村里和公社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吴盼弟就被父母拖到了二十岁。
吴盼弟自然不愿意嫁给胡屠户这样凶悍的一个老男人。
她私下找了媒婆,吴盼弟嘴甜会说话,把媒婆哄得高高兴兴的,又给了两块钱。
接着哭诉起自己娘家爹妈不做人,要把她推火坑里去的事儿。
媒婆还真就动了恻隐之心,仔细给吴盼弟说了她手里的几个茬儿。
吴盼弟看上了莫家村的莫千石。
莫千石虽说是个傻子,但生活能够自理,自己嫁过去,早晚有一天能当家做主。
而且,她不想让男人碰自己……
嫁给莫千石的话,就不用担心这个了。
莫家家底不错,媒婆说莫家出得起一百块彩礼。
所以,吴盼弟就和媒婆一起登了莫家的大门。
莫百山和陈氏一眼就看中了吴盼弟,至于一百块彩礼,他们确实出的起。
他们心里有谱,小儿子要想娶上媳妇,肯定会比别人多花不少彩礼钱。
要不然,哪个好姑娘愿意嫁给一个傻子呢。
双方都有意,两家的亲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吴家父母只是想多收些彩礼钱,倒不至于非胡屠户不可。
既然女儿愿意嫁给傻子,一百块彩礼一分不少,莫家也不要求嫁妆。
这门亲事当然好了。
从媒婆带着吴盼弟登门,到莫家迎娶,不到一个月时间,吴盼弟就成了莫千石的媳妇儿。
第二年,吴盼弟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可把莫百山和陈氏高兴坏了。
小儿子有后了,以后养老就不愁了,他们老两口就算死也能闭眼了。
日子不经过,眨眼间十年就过去了。
吴盼弟生的孩子,起名叫莫万湖,今年刚好十岁。
自从下午听了村里的广播,吴盼弟就在发愁,她不想让儿子上山。
“娘,要不让爹去和村里说一说,别让小湖学中医了吧?
我觉得,既然小湖会念书,到时候还是上初中、上高中更好一些。”
吴盼弟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跟婆婆说。
陈氏把手里的针在头发上蹭了蹭,继续着手里的针线活,“上了高中,又有什么用?
高考都停了多少年了,到时候小湖还不是得回来种地。
哪有学中医好,最不济还能去村里药厂上班呢?”
这事儿不用问老头子,她就不同意。
不知道儿媳妇到底哪根筋搭错了,这么简单的事儿怎么就想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