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
苏慎抑扬顿挫地诵读着大医精诚,让教室里的学生们佩服的不行。
他们听都听不懂,苏师父却连个磕巴都不带打的。
苏慎走回讲台,也刚好诵读完了大医精诚篇,他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说道,
“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全文一千零九十二字,必须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苏慎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哀嚎声。
“这也太难了……”
“啪啪啪~”苏慎拿起黑板擦在桌子上敲了敲。
“不明白什么意思,背诵起来肯定难。但是,等你们读懂了,理解了,再背诵就容易多了。
下面,好好听我讲。
大医精诚篇,讲的是医德,第一点是精,讲的是为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
第二点是诚,讲的是为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
全文翻译过来就是,晋代的学者张湛说……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的粗俗而感到耻辱。”
学生们边听边记,前所未有的认真。
木森在苏慎开始讲解白话译文时,就抄完了全篇原文。
他坐在讲台上,并未动笔,而是仔仔细细地听着。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孩子们放了学,都一哄而散,山下吃饭去了。
学堂这边,莫莳和木森负责给师父们做饭。
于成德坐在一旁给莫莳两人讲中医带徒的一些讲究。
“古时候,讲天地君亲师。
学徒是要照料师父的衣食起居的,师父还会安排一些搬药、切药、抓药的杂活儿,从而考察学徒的人品。
等师父满意了,才会给徒弟安排医书看,让他背诵学习。
之后,带徒弟采药、炮制药材,渐渐允许学徒旁观看病问诊……
最后才会教徒弟如何辩证,如何开方。
三年杂活儿,跟师七年,十年才能出师!
如果,徒弟要到离师父五十里以外的地方行医的话,还要再学几年。
想当初,我是学了九年,就离了师父,独自行医的。
不过那时候,正赶上打仗,动荡不安的,没办法……
后来,建国后,我又跟着师父学了三年,给你们师祖送了终!”
于成德提到自己师父,心里不免怀念起了跟师的日子。
以前觉得苦,觉得枯燥,现在想来,那是他一生中最平和美好的时光了。
“师父,师祖只有你这一个徒弟吗?”莫莳手里切着冬瓜,头也不抬地问道。
于成德顿了一下,“跟着师父学医的一共有七个人,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个出师的,我们是被师父承认的徒弟。
没出师的,算是师父的药童,按我们师门的规矩,药童不得行医!”
木森在一旁听着,莫莳主厨,他就只负责烧火。
正在学堂这边帮着做饭的时候,村长带了两个人,抬着两大筐猪肉上山来了。
“村长爷爷,你们怎么抬了这么多猪肉?”莫莳好奇地问道。
山上就他们八个人吃饭,也吃不了这么多猪肉啊!
这也太豪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