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爷一听这话,果然来了兴致。
最近他忙着药厂和牛棚那边的事儿,孩子们他还真没注意。
“哦?说说,小学那边怎么不得了了?”
莫莳拿手电给二太爷照着脚下,边走边说,“太爷不是让村里五岁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吗。
还给小学专门新招了老师,加盖了教室,添了桌椅。
六个老师,教大几十个孩子,跟其他村的小学比起来,可是妥妥的老师多孩子少了。
杨立民说,他们校长和村长爷爷一起定了课程,要保证孩子们十岁时顺利小学毕业。
老师们待遇提上来了,积极性自然也高,一个个恨不得把自己的学识都一股脑塞给学生。
孩子们呢,被山上的哥哥姐姐们刺激的,也拼着比着的学。
私下里还求着家里的哥哥姐姐,学中医呢。
中医学堂今天刚教的中医顺口溜,等到明天一早,小学这边的孩子们也就都会背了……
太爷,孩子们有这股学习的劲头,您老还担心什么?”
二太爷呵呵笑着,满意极了。
“中医顺口溜,莳丫头,背来听听。”
莫莳清了清嗓子,故意摇头晃脑地开始背诵。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注意。人说苦瓜苦,我说苦瓜甜。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伴着顺口溜的诵读声,莫莳把二太爷送回了家。
二太爷站在大门口挥挥手,让莫莳赶紧回自己家,“莳丫头,回吧,上山的时候小心点。”
莫莳却不急,二太爷到底年纪大了,乌漆嘛黑的再摔一跤怎么办。
她给二太爷照着亮儿,直到屋里的油灯点燃,她才走。
整个莫家村的风气极好,夜不闭户,鸡犬不惊。
即便黑夜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一个人走在路上也不会出事儿。
但安全并不代表不会害怕,估计整个莫家村也就莫莳一个姑娘,敢在夜里一个人上山了。
莫莳家住在半山腰上,本来走的人就少,在黑漆漆的夜里,自然一个人也看不见。
出了二太爷家,莫莳就把手电筒关了,拿这手电就是为了给二太爷照个亮儿的。
她一个人,反而不需要。
五感增强后,黑夜也不影响莫莳视物。
腊月了,树木的叶子大多枯黄掉落了,山间除了不知名的虫鸣声,还能听到北风吹动枯叶发出的簌簌声。
莫莳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山间小路上,感受着难得的寂静和惬意。
突然,莫莳闪身藏到了小路旁的一棵大树后面,她身后有人上山来了。
两三分钟后,一个年轻男人小心摸索着从莫莳眼前经过,悄悄地上了山。
大晚上,一个人偷偷摸摸的,连手电筒都不敢打,肯定有问题。
莫莳不认识这个男人,但可以肯定他不是村里人,现在莫莳跟莫家人都混了个脸熟。
不知道这个男人上山要干什么,莫莳暂时不打算惊动他,就不远不近地一路跟在了后面。
莫莳家在半山腰,通往她家的山路,再往上走十几分钟,就能到中医学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