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莳有些不解,为什么国安已经掌握了确实的间谍资料,过后却毫无行动。
周队长几个字就解了莫莳的疑惑,“放长线钓大鱼。”
暴露了的间谍,全部都在监视之中,就和被甩到岸边的鱼一样,扑腾不了几下了。
什么时候想放到砧板上都行,但看他们什么时候愿意收网。
把现有已知的这些间谍抓了很容易,但藏在幕后的人,还可以重新发展和培养新的间谍。
但是如果顺藤摸瓜,把幕后之人一锅端了,才是一劳永逸。
当然端了这锅,还会有其他的。
新时代没有硝烟的战场,战斗永不停止。
虽然莫莳提了这些间谍是,田中正雄交到山崎大使和中村原一郎手里的。
但没有确实的证据,国安也很难对外国公民采取行动的。
尤其,其中还包括一国大使。
将来就算拿到确实证据,日国驻华大使换人是必然,但华国想要用华国法律制裁山崎,也是很难的。
莫莳听周队长分析了一番后,也就把这事放了下来,自有周队长他们操心。
而她则投入到了京华大学医学部的经络研究之中。
莫莳能参加到这项研究中,还是靠着黄老的面子,由中医学会的会长齐君然牵线搭桥才成的。
这项研究是七九年开始的,已经进行了几年,但进展一直不大。
莫莳刚加入进去时,受到了不少非议。
研究组的很多科学家认为,莫莳虽然是一名中医,但对他们的一些研究方法、科学实验,丝毫不懂,并不能为他们的经络研究提供帮助。
但是,等到莫莳在最不友好、反对声最大的研究员身上,扎了几针,展示了一番她对经络的了解。
之后,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他们团队中确实有人了解经络,但却不如莫莳这般,能对周身经络的分布了如指掌。
想要证明中医中的经络是确实存在的,首先就必须了解经络的分布。
接下来才是如何采用具体手段,让经络“显形”的研究阶段。
莫莳是知道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捕捉到经脉的荧光影像的。
但具体如何开展科学实验,她是不懂的。
所以,莫莳只能适时地提供一些“建议”。
木森去了卫生部的中医司,莫莳的日子就在几头倒中,一天天过着。
莳医馆这边,在京城外国人圈子里的口碑彻底打了出去,不时就有慕名上门求医的。
莫莳原本定的只周一上午对外营业,但是来的患者太多了,半天变成了全天,后来她不得不又增加了周二的时间。
可是,两天时间也不够用了,莫莳只好采取新的策略。
莳医馆只接受转介绍的患者,个人慕名而来的,概不接诊。
这样一来,曾经在莳医馆看过病的人,就成了香饽饽。
他们一开始被人上门求转介绍还感到莫名,后来知道原委后,心底不由多了一份优越感。
能在莳医馆就诊,让他们感觉自己高人一等。
而除非是关系很好、或者病情很严重的,他们也不愿意轻易介绍到莳医馆。
因为慢慢的,他们圈子里都知道了,莳医馆虽然收费高,但凡接诊下来的,都能治的好,且医患双方明显供不应求。
曾在莳医馆看过病,有资格给莳医馆介绍新患者,这成了一种可利用的、无形的资源。
这天布朗先生带来了他的一位生意伙伴本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