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有相应惩罚的威胁:擅离职守者格杀勿论。
在总攻前夜,巴黎特外墙上已经有九个较大的缺口,有的缺口长30米,大部分缺口都在三层陆墙断层处,谢二的部下用木栅一点一点地把这些缺口封堵了起来。
这种临时壁垒的框架是连接在一起的木梁和倒塌的城墙的石料,再加上所有手头能找得到的材料:木柴、树枝、成捆的芦苇和碎石,并用泥土填充空隙。
与石制城墙相比,这种工事能够更好地吸收炮弹的冲击力。
渐渐地,这种土木壁垒被堆砌到与原先的城墙一般高度,其顶端也足够宽阔,可以作为很好的作战平台。
工事顶端放置装满泥土的木桶和柳条筐,作为城垛,为守军提供防护。
乌拉索国军队进攻时的首要目标就是拆除这些临时城垛。
自4月21 日以来,维护土木壁垒一直是守军的当务之急。
士兵和平民都一刻不停地拼命劳作,对它进行修补和扩建。参加劳动的有男有女,有儿童,还有僧侣和修女,他们把石头、木料、成车的泥土、树枝和砍下来的葡萄藤搬运到前线。工事遭破坏和抢修显然是一个无休无止的循环,令人精疲力竭。
在敌人炮火和进攻下,他们不分昼夜黑白,不管日晒雨淋,一发现缺口就立马去填补。临时壁垒代表着全城人的集体力量,在谢二的指挥下,它回报了人们的辛劳,阻挡住了敌人的每一次进攻,打击了敌人的士气。
可这一次,陆墙要让他们失望了。
凌晨1点30分,号角、战鼓和铙钹突然大鸣大放起来,宣告攻势开始。
大炮开始轰鸣,乌拉索国军队从四面八方水陆并进。
进入射程之后,他们开始射击。弓箭手、弹弓手开始发威,大炮和火绳枪纷纷射出铁制或铅制弹丸。
在第二道命令发出之后,他们向前狂奔,跑过被填平的壕沟,一边大呼小叫,一边手执标枪、长枪和长矛冲向城墙。
守军早已严阵以待。
非正规部队尝试爬墙的时候,守军们把他们的云梯推开,向工事脚下拼命攀爬的敌人投掷火把、倾倒滚油。
在黑暗和混乱中,只能看到不甚明亮的手执火把的闪光,听到狂喊乱叫、亵渎神明的辱骂和诅咒声。
守军先是占了上风,他们从城垛上往下投掷大石块,向队形密集的敌群射箭和开枪,消灭了大量敌军。
跟进的乌拉索国士兵开始动摇和后撤。
但乌拉索国皇帝决心要把他的非正规部队用到极限。
他在后方部署了一队宪兵,作为督战队,他们用棍棒和皮鞭把后退的士兵驱赶向前。
在宪兵的背后还有一队手执弯刀的近卫军,随时准备砍倒冲过了宪兵拦截线的人。
悲惨的非正规士兵们被夹在前方的火力和背后的持续压力之间,无论向前还是退后都是死路一条。
他们再次转身去进攻工事,顶着劈头盖脸的火力,绝望地拼命树立起自己的云梯,却惨遭屠戮。
这些人虽然死伤惨重,但已经达到了乌拉索国皇帝的目的。
两个小时内,他们大大消耗了城墙上守军的体力。
这时乌拉索国人才允许幸存者撤退、一瘸一拐地返回自己的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