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母从顾庭华家回来,很是难受了一段时间。
孙家的态度让她心寒。
顾父也很不高兴,但是这是顾庭华选择的路,自己哭着也要走完,别人帮不了她。
孙家本来把顾庭华接回去,就是看在她肚子里孩子的面上,结果她生了一个闺女,还是一个这么瘦小体弱的孩子。
他们的态度显而易见,对孩子和产妇漠视,据顾庭华说,从生产以后到现在,连鸡蛋都没给她煮上一颗,只给了一碗糊糊。
顾庭华抱着体弱的小闺女在床上默默流泪,看的夫妻俩也是一阵心酸。
儿女都是债啊。
顾母体谅孙家想要孙子的心情,好言好语的劝告,先开花后结果,孙子总会有的。
又奉上自己带去的东西,让孙母好好照顾庭华。
孙母皮笑肉不笑的说,现在的人就是娇气,以前他们刚生完就可以下地干活了。
顾母一噎,本想破口大骂,考虑到闺女日后的生活,忍住了。
她总不能时时看着吧。
最后夫妻俩受了一肚子气走了。
只留顾庭华一个人在床上哭的肝肠寸断。
她懊悔自己为啥要听孙母的指使去做事,不然也不会摔跤早产,害的孩子出生就这么体弱,进气少出气多。
也不知道能不能养活。
可能是母女连心,好不容易才生下她,顾庭华倒不曾嫌弃是个女孩。
后来这个孩子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总算是活下来了,不过体弱多病,时不时就要病一场。
二月底
顾庭舟来信了
他已经把房子收拾好了,只等李清韵母子过去。
因为他这段时间连续在岗,三月中旬时能有一周左右的假期,到时候就回来接他们。
让李清韵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好,该邮寄的邮寄,该“藏”起来的,就藏起来,假期有限,不能逗留,他回来就直接带人走。
眼看还有半个月,李清韵也开始忙活起来了。
顾父顾母知道她要随军,也很惊讶,本来以为他们修了新房,就准备以后在村里长住的。
想到这一走,一年只能过年的时候才能见一见两个孙子,他们就难受。
“别哭了,咱也不能太自私,为了经常看到两个孩子,耽误他们的前途。
军区的条件再怎么也比咱这地方好多了,两个孩子去了肯定能上子弟学校,好好学文化,以后指定比他们爸还强。
咱家大宝聪明,今年才上学就拿了双百,以后指不定是有大出息的。”顾父心里也难受,还是安慰顾母道。
“我知道,我就是想到这些年见老大的面,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以后也很难见两个孩子了,我心里难受。”顾母抹了眼泪,想了想她又站起来。
“不行,我得去给他们准备一些东西带上。”
“行了,老大家啥没有,咱们把家里的钱给他们带上吧,穷家富路,在外头过日子也不是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顾父斟酌了一番说道。
“你说的在理,他们坐火车带两个孩子,还是少带点东西,我去拿钱。
家里之前分了家还剩一百多,要不都给他们拿上?”
“家里也留点应急吧,给一百。”顾父拍板。
“行,我去老二家一趟。”顾母颠颠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