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李清韵带着大宝,两人把家里清扫了一遍,保证家里一尘不染。
看到家里光生生的窗户,她想起自己空间里有一块布和家里的风格很搭配,可以用来做几个窗帘挂上,夏天挡挡阳光,冬天挡风,平时看着也很好看。
还能用同色系的布料做个茶几布,看着更文艺有情调。
以前在村里是不好把家里布置的很小资的,不过现在住在军区,倒无所谓。
她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自己的小家。
说干就干,找出量尺寸的软尺,在大宝的帮助下,给家里的窗户和餐桌茶几都量了尺寸。
餐桌和茶几的布料,只需要按尺寸才裁好,锁个边就可以直接铺上。
窗帘稍微麻烦了一丢丢,裁好布,一边缝起来,找一根细绳子穿过去,一个简单的窗帘就做好了。
在一个放杂物的抽屉里,她找到了顾庭舟之前做秋千剩下的钉子等工具。
把窗户两边钉上钉子,再把绳子挂上去,一个简单的窗帘就做好了。
堂屋里的窗帘和餐桌布茶几布是同色系,这么一搭配起来,竟然觉得这个房子变得更温暖且有味道了。
如法炮制,她也给三个房间挂上了窗帘,她和顾庭舟的房间是淡淡的香槟色,大宝以后的房间,他自己挑选的颜色,是浅蓝的天空色。
至于最后一间房,不出意外的话,几年以后就归二宝了,李清韵做主,挑选了嫩绿色,看着很清新。
这么一布置,整个房间显得更加生动起来。
李清韵突然想起从前一位朋友,靠着做微景观赚的盆满钵满,她那时还挺羡慕,但是让她做做盆景还行,靠这个生活还是不太可能。
如果做一两个微景观搭配在堂屋,应该会很有氛围感。
做这种微景观,如果不讲究精益求精的话,其实也不太难。
于是她在空间里挑来挑去,找到了两个之前装东西的陶盆,一大一小。
看起来有年头了,一种陈旧的感觉,却更加符合主题。
带着大宝到外面找了个阴暗角落,专门找青苔,然后就是一顿铲铲铲。
漂亮的石头,带走,沙子泥土,带走,好看的小草,苔藓,通通带走。
回到家里把捡来的各种东西,简单的一拼凑,捯饬捯饬,就变成了两盆很有氛围感的微景观。
较小的那盆被李清韵的放在堂屋的茶几上,大的那盆就放在门口的博古架上,一进门就能看到。
这博古架看着倒是个好东西,就是受到时代限制,上面没有什么东西能摆,放的都是一些俗物。
没有鲜花点缀,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为房子带来一些绿意,格外赏心悦目。
当然,是对于懂得欣赏的人而言。
既然堂屋布置好了,院子也不能少,她从空间里翻找出自己以前在景区买的一串风铃,把上面现代化的装饰拆掉,就变成了一个原始的贝壳风铃。
挂在凉亭的一角,当微风吹来,便响起清脆悦耳的撞击声。
如果再有一把躺椅,春天的时候,躺在这里看书,听着风铃声缓缓入睡,简直是人生一大幸事。
光秃秃的麻绳秋千,也被她用自己手工做的绒花装饰了一番。
大宝昨天本来已经玩腻了秋千,看到它变得焕然一新,又有了兴趣,坐在上面荡来荡去。
二宝也在婴儿椅里面咿咿呀呀的叫他哥哥,似乎也想去试试荡秋千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