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正都是半吊子,不如便宜自家姐妹。
就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来,家里两个孩子呢。
于是她当天就给清欢拍了电报,大致说明了情况,希望她上京市来一趟。
清欢知道姐姐那边有赚钱的机会,几乎是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她想赚钱!
以前听姐姐说起京市的生活她就很羡慕,碍于条件不允许,现在终于有机会,她爬着也要去看看京市。
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总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一辈子在地里刨食,没有什么大出息。
她们这辈人是苦水里面泡大的,孩子不能也跟着受苦受穷。
临走前,她按照姐姐的吩咐,也只会了三妹清悦,问她愿不愿意去京市跟姐姐一起创业。
清悦听说是做裁缝,就拒绝了。
二姐手巧。
做裁缝还说的过去,她可太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了,还是别去给姐姐太添乱了。
于是清欢带着简单的包袱出发去京市了。
夫妻俩依依不舍,从结婚到现在,十来年,两人从来没有分开过。
一儿一女丢给了程淮山照顾。
她发誓这次去京市她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最好能把男人孩子都接过去一起生活才好。
清欢到了京市。
李清韵把她安置在自己家里住,给她准备好了生活用品,姐妹俩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见上一面,现在早已是天差地别。
京市的繁华让李清欢向往,姐姐家的大房子更是让她羡慕。
从这时起,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不混个名堂出来,就不回老家。
她要用自己的双手给孩子们撑起一个不同的天地,让他们见识更灿烂的世界。
李清韵把自己服装店筹备的情况告诉她,让她自己决定要不要留下,如果愿意,她给开工资,暂定五十块一个月,后期如果效益好,再加工资。
清欢自然是一百个愿意,在老家抠抠搜搜,一年能存个一两百块就顶天了。
五十块一个月,一年就是六百块,简直不敢想。
她还跟李清韵说前期不给工资也行,等店里赚钱再给她发工资。
李清韵肯定不同意,亏谁不能亏了自家姐妹。
这件事就定下来,两人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中。
李清韵和妹妹一人一台缝纫机,先用碎布头适应了一番缝纫机的基本操作,就开始上手制作服装了。
清欢在这方面真的是有天赋的,李清韵的设计图,她一看就明白了。
两人就在李清韵家里,开辟出一间房间专门存放材料和缝纫机,作为一个小小的加工作坊。
二宝和三三都长大了,需要李清韵操心的事情很少。
回家会自觉写完作业再出去玩,衣服也能自己洗,家里卫生两兄妹也自觉承包了,给妈妈创造时间。
甚至有时候李清韵忙起来忘了时间,他们还能自己捣鼓出一些简单的饭菜来,给李清韵减轻了不少负担。
兄妹俩从小受李清韵的耳濡目染,对做菜也有研究,在李清韵一声声彩虹屁吹捧下,两人不断钻研,厨艺大涨。
而李清韵两姐妹一天到晚都窝在机房里,拼命的踩缝纫机。
从开始的手生,到慢慢熟悉,很快两人的速度就提升起来,不再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