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早已退去,春光已经慢慢撒遍大地。严寒的天气,肆虐的风雪,这些阻碍大军作战的因素都已经消失了。可是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北凉与东齐大军的战争。却始终没有如天气一样回温。
按理说,站在北凉的角度来看,东齐大军还驻扎在他们的国土上。就算是因为国力疲惫了,经过这一个冬季的休整,以整个北凉庞大的潜力也应该有所恢复了。
而且北凉在前线依旧驻扎着三十万大军,后方还有二三十万大军可以随时支援。这样的兵力配置绝不是坐以待毙的姿态,按照李潇的脾气,也绝不会容忍东齐大军随时把刀架在身边。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开春之后,李萧曾连续两次下旨给水彦宏,让他立即发兵击退东齐大军,收复失地。
但这两封圣旨就如石沉大海,最终都是杳无音信。水彦宏并没有遵照李萧的圣旨率军出击,原本等着击退东齐大军消息的李萧,却接连收到了水彦宏两封推脱不出兵的奏折。
两封奏折,满满的推脱之词。心怀不满的李萧,从这两方作者上根本没有看到所谓的出的困难,南风作者满满当当的,他只看到了四个字不想出兵。
水彦宏推脱士兵多有冻伤,缺医少药,而且粮饷欠缺。李萧派人送去了医药被服,补发了全军的粮饷。
水彦宏推脱,东齐大军秣兵厉马已经严阵以待,我军士气低落,且兵力没有太大优势。李萧又下令从孙威部调了十万兵马,东进支援。
粮饷被付医药兵马全部到位之后,李萧再次给水彦宏发去了出兵旨意。这次水彦宏接了旨意,但回给李萧的回复是寻找战机立即出兵。
现在水彦宏手中掌握了四十万大军,现在撤他的职也不合时宜。李萧也只能自我安慰,只要水彦宏最终能带兵退敌,一切也就由他了。
至于什么时候能出兵,就只有水彦宏自己知道了。
而东齐这边,刘以不是不想再次出兵,他是在犹豫。
他让白成明率领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一线,驻扎位置极其靠前。刘以让他率军驻扎这里有两个意图,一是为了防御巩固收复的国土,二是为了随时准备再对北凉实行军事打击。
之前那次大举出兵,虽然出动了国内的大部分兵马,在作战中也有一定损失。但出兵时间短,前期的作战都极为顺利,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损失。主要有损失的战斗,主要就集中在那么几次的大战。
完全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现在最前线有白成明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在后方有彭越统帅的主力大军,随时可以组成强有力的攻击大军。粮草军备也完全可以支撑大军出国作战,经过上一次大战的胜利,国内士气民心都在。
出兵的条件是完全成熟的,但刘以心中还是在犹豫,是否要出兵。
虽然上次取得了胜利,但是不一定次次都能取得胜利。上一次取得如此胜利的前提和基础,是北凉大军的主力,大部分被乾国拖在了靖国战场。北凉东境守军没有及时得到支援,他们东齐大军才能长驱直入,取得收复大半国土的战果。
这次没有乾国的牵制,他们再次面对北凉大军主力还能取胜吗?
想想之前的战败经历,这一次大胜还不足以完全抹去之前的那些失败经历。说到底是还不足以抹去,刘以心底对北凉大军的忌惮和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