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小陈最烦别人对他催婚,自然也不会催别人。
“不过,你若是有什么特殊嗜好,都可以对朕说,我很开明的。”
他依稀记得有个小伙儿就……
“呵呵,多谢皇上,这种好事儿您自己留着吧。”
说罢也不等小陈允许,匆匆的告退离开了。
“不用就不用呗,什么态度,真是不识好人心。”
“这小子,真是越发不知收敛了,还敢读朕,窥探帝心,必须得给他点颜色瞧瞧。”
撇开此事,小陈准备去自己的实验田看看。
不得不说,那杨峰还是有点本事的,这些年大成就虽没有,但小成果却出了不少。
起码证明了他的钱没打水漂,要知道,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小陈是在瞎搞,没少被人看作冤大头。后来陆陆续续的出了成果,才堵住了这些人的嘴。
这次出宫,也是那边又找到了提升某种作物产量的方法,他得亲自去看看,顺便到宫外转转。
没有大张旗鼓,一路上,小陈时常能听到百姓的议论声。
除了说起皇上的生辰外,更多的提起的就是丞相。
这些年,丞相权势愈盛,炙手可热,颇有些权倾朝野的意思,小陈这个皇帝反而逐渐退居二线,很少理政,除了偶尔出来搞些奇葩事外,都不怎么能看见他的身影了。
这让外面有了很多传言,都在猜测皇上是不是被丞相架空了,软禁起来了。特别是他都快二十了还没娶亲,似乎更佐证了此事。
对此,小陈也懒得解释,传这些话的人到底身份不高,接触不到一些消息,解释了也没人信。而像那些朝中官员,他们自然知道实情,也不用多说。
“这口大锅就先让老陆背着吧,毕竟都背负那么多了,也不差这一点了,以后我会为他正名的。”
小陈能看出对方心有丘壑,既然让人家帮忙打理江山,自然要赋予他相应的权力。
丞相行事更有章法,比起小陈总是突发奇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可好多了。
很多事小陈做起来都带着一股蛮劲儿,效果是不错,收益也立竿见影,可同样会遗留许多问题。虽然以小陈的本事这并不算什么,但其他人却未必都能接受良好。
而身为本地人的丞相更了解众人的想法,所行所为更让人容易接纳,能平稳发展这样也不错。
“回去还得给老陆多调理调理,争取让他干到一百二十岁!”
小陈心中正想着延长退休年龄的事,目光随意一扫却无意间发现了一件怪事。
“咦!京中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道士了。”
街上熙熙攘攘的,但基本十个人里就有两三个身穿道袍,做道士打扮的。
“没听说京里有什么论道大会啊,哪来这么多牛鼻子。”
细细一听,小陈的脸顿时黑了,没想到这事还落在他身上了。
小陈不怎么上朝,都是以修道炼丹为借口的,时间久了,大臣们也就认定了皇上喜好道法,于是渐渐便有一股风气在蔓延。
所谓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大臣们为了讨好小陈,私下里常常做道士打扮,没事也会探讨探讨道经。这种行为自然又影响了他人,最后上形下效,全国上下竟刮起了修道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