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缓缓的流起这首曲子本身就是林舒熠参与制作的,所以他非常清楚这个曲子整个所有的部分。
前奏,他特地让作曲家加入了一段风声。
这段风声是在他旅游的过程中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的风声,他当时就把手机放在自己的自行车旁边,然后点开录音录下来这一段呼啸着的风声。
其实这段风声里还应该有一部分是他的笑声,只是这段笑声被截取出来了。
可是当听到这段前奏的时候,或者说当他听到这段风声的时候,他还是能想起来当时那种浓烈的快乐。
庄铭当时就在他旁边跟着他一起骑着自行车,他们在没有什么车的公路上快速的骑行着。
那种自由的感觉,一瞬间从心底就像是爆发出来了一样,于是发自内心的大笑。
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在那一刻突然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
他就这样跟着前奏缓缓的身体动起来。这一段前奏并不激烈,只是相对于风声来说要更加平缓一些。
而这个开头的跳跃是从前奏结束的那一瞬间起跳。
前奏结束后的第一道人声是作曲家本人的声音,那是一段有些高昂的海豚音。
其实一开始作曲家是希望林舒熠自己本人上场的,但是他实在是五音不全。
在录音室里录了大概两天之后,作曲家终于放弃了他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或者说他终于放弃了让林舒熠自己上手唱一唱他乱七八糟想法的这个想法。
毕竟作为一个外行人,林舒熠总是能提出一大堆异想天开的想法让作曲家本人简直恨不得把这首曲子直接塞进林舒熠的嘴里,让他吃吧吃吧,咽进去。
然而,林舒瑜正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看着他怎么也不敢直接放肆的对林舒熠做点什么,所以只好把他异想天开的东西交由他自己来处理。
结果这小子他五音不全啊,不管怎么录,他甚至连在高音的部分都能劈叉,那明明是一段不需要什么技巧性的东西。
甚至作曲家特地教了他如何用真声把自己的高音顶到上面去,林舒熠当着他的面儿学的特别好,非常优秀,结果一到真正录音的时候他就开始劈叉儿。
最后嗓子也哑了,作曲家人也崩溃了,终于放弃了让他自己受苦的这个想法。
这个曲子本身的成分还挺复杂的,因为开头的那个高音由于林舒熠自己唱不了,作曲家把它改成了呼麦的那种效果。
其实本身高音也可以的,但是呼麦更具有民族特色。
而林舒熠想的曲子,本身也算不得什么流行音乐,如果真要归类起来的话,其实更像是那种民谣一类的东西。
这样就和呼麦显得相得益彰起来了,作曲家本身是技巧性以及各种东西都比较熟练的那种人,所以这一段呼麦也格外的响亮。
像是从山谷的深处向外呼唤一般,层层叠叠的最后到达外面。
林舒熠也跟着这一段起跳,那一套绿色的考斯藤在他跳起来的瞬间,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里面苍翠的颜色和大树的形状。
或者也不能说那是一种形状,只能说那是一种隐藏在表面那层衣服下面的纹路,因为他速度很快的滑行,于是他的考斯藤略微撑起一个很小的弧度。
这个很小的弧度是在他的袖口边,隐隐约约仿佛能感受到是被风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