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破厄看着这女子看着他,便道:“姑娘倒是想我的一位故人。”
那女子笑了笑,便走了。
张破厄碍着邱武当面倒不好说什么,回宫便问了跟行的人,还真有一个知道张破厄德行的,去查了,原来这个女子便是故大将军李光的女儿,李丽君。
张破厄这才想起初次见到李丽君的场景,那个时候她的脸是腊簧的,而且十分的瘦。不过此刻那些糟糕的事情都不见了,因为林黛玉的笑声传来,林似霰正在逗这个侄女玩。
·····
讲讲林妹妹身上的几个典故
一,潇湘馆中的“潇湘”二字。
书中第三十七回中记载: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可以看出潇湘一和竹子有关,二和眼泪有关。
①.中国古代一直有“梅兰竹菊”的说法,《三国演义》中关羽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他将竹和玉并列,就是以为一个“坚”字,《红楼梦》中说“至坚者玉”。由此看来,潇湘对应了林黛玉的坚贞。
②.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妻子,舜帝禅让给大禹之后,死于苍梧之野,她们得知消息后,泪尽而死。这个典故可以看程高本,林黛玉泪尽而死的结局。
③.在历代用湘妃典故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全诗如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最后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千古名句,《红楼梦》的作者应该于此吸收了灵感,写出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二,“美玉无瑕”
美玉无瑕的典故,出自《西厢记》:
西厢记三之三赖简
【折桂令】他娇滴滴美玉无瑕,莫单看粉脸生春,云鬓堆鸦。此之谓深深语,密密意,未经第二人道也。
这句话形容的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崔莺莺,《红楼梦》中也有贾宝比张生,把林黛玉比做崔莺莺的片段。
世人多以为《枉凝眉》写的是宝黛爱情,余以为非也,《枉凝眉》写的其实是黛钗合咏。
三,“落雁”
落雁是王昭君的典故,说她出嫁匈奴,天上的大雁看了她,都被她的美折服,一齐落在地上。
不过《红楼梦》中是取其变种,书里面写林黛玉伤心落泪,四周枝头上的鸟儿都不忍听她的苦声,纷纷飞走。
这是写林黛玉之美。
四,“飞燕”
这个典故,我认为红楼的作者取的是李白《清平调》中的意思,《清平调》是李白给杨贵妃唱的赞歌,里面有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其实的赞叹杨贵妃的美丽的。
而手中把林黛玉说成“飞燕”拿回的章目录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个安排依照我看来,是宝钗和黛玉是同一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