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蒸汽大隋 > 第110章 “陛下,还请当好花瓶!”

第110章 “陛下,还请当好花瓶!”(2 / 2)

 推荐阅读: 异瞳:逝者的哭泣我来抚平! 开局:我成为了反派小弟 诱宠!沦陷!阴鸷少年他野爆了 天下浮沉 替嫁丑妃:成婚后杀神王爷真香了 我是个挖宝党 暴富:最强逆袭 天师:和我讲科学,我反手掌心雷 全民领主之屠戮万族 白莲花靠扮可怜攻略哥哥称霸全球
最新网址:hbcjlp.com

苏威见气氛紧张,立即夺步护在杨倓的面前,而魏征也悄悄的拉了拉李平的衣摆,示意李平不可撕破脸皮。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明说。

李平将手背在背后朝魏征摆摆手接着说道:“陛下,臣乃是陛下的臣子,又怎么会以下犯上?臣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事情当以有能者,集思广益,先帝独断专行才导致大隋国危,反贼四起,外寇扰境,臣听闻上古时帝王凡事都与宰相商议,事无巨细皆听取朝臣的意见。”

“李卿家何须多言,如今你已贵为尚书令,权倾朝野,朕也拿你无可奈何,又何必假惺惺呢?”

“非也,即便此刻臣将权力归还陛下,陛下又当如何?又有何能力治理国家?”

“朕...自当体恤民情,为社稷兢兢业业,识人用人。”

杨倓的脸呛的通红,依旧犟嘴道。

“呵呵!”李平摇了摇头讥笑道:“空谈,识人用人谈何容易,处事公允又何其困难,即便如沈纶如此忧国忧民之辈,涉及到利益时依旧为自己的阶级说话,何况陛下富有天下,掌握天下的生杀之权。”

“李相,此处不是朝堂,又何必如此惺惺作态,你我皆知眼下境况,又演给谁看呢?”

苏威捋了捋山羊须也懒得与李平周旋了。

“既如此,那臣也不绕弯子了。”李平深深的看了眼苏威后说道:“以往的门阀士绅,皆以土地为财富,大肆聚拢财富导致百姓民不聊生,我李平推广新型作物后百姓便能以劣田维持生计,多出的劳动力都会被我的工厂吸收,而工厂所创造的价值必然会诞生一批以商人为首的新兴士族,而在这股浪潮下守旧的旧势力都会被无情摧毁,陛下可知今年臣的玻璃厂造纸厂和纺织厂利润几何?”

“多少?”

杨倓不在乎的问道。

“五铢钱十万贯。”

“什么!这么多?”苏威不敢置信,声音都有些颤抖。

“不错,臣上任时已经翻阅过民部税收账本,隋朝每年约税收粮食三千三百万石,折合成五铢钱便是六十六万贯,臣的几个工厂的江南收益已经达到了六分之一,这还只是开始,如今龙山郡耕地两百五十万亩,全部种上土豆红薯一季按每亩三千斤保守估计可产粮七千五百万石,而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按龙山郡七成的赋税算就是一亿石的税粮。”

咕咚!咕咚!咕咚!

杨倓苏威和魏征三人齐齐咽了口口水,侥是杨倓对这些一窍不通但听到一亿石的粮食也是惊骇莫名。

“你收这么高的税就不怕百姓造反吗?”

苏威不信,立即反驳道。

“造反?”

李平摇摇头分析道:“一亿五千万石的粮食,我拿走一亿是为了保卫龙山寨的基业,得利的不仅是龙山寨还有陛下,而剩下的五千万石一人一天吃三斤也足够四百五十万人吃一年的,况且我龙山郡只有不到区区两万户人口不足十万人,整个江南可是有一百多万的人口良田亿亩足足百万顷。”

“而那些地主看似收的税率很低,可即便是良田一亩才产稻两三百斤,去除稻壳又有几斤粮食,即便那些门阀抽三成也足足拿去了九十斤,剩下两百斤的稻谷百姓又如何存活?”

随后李平朝杨倓一拜郑重道:“臣此次邀请陛下密谈就是为了让陛下支持臣的改革,臣也会让出工厂的利润供给皇家,以及支持臣的大臣,不会让大家白忙活。”

“此话怎讲?”

李平便开始分析当前的局势,李密占据中原与我大隋接壤,萧铣占据江汉,林士弘占据九江,李渊占据关中,窦建德盘踞河北。

当前大隋的直接敌人有林士弘和李密,此时应当以绥靖政策安抚萧铣和窦建德,让其牵制李渊和李密,目前首先要对付的是大隋后方的林士弘,而江南本就人口不足,想要积聚力量就必须众人一心。

李平的计划是将整个江东十二郡重新划分区域,以江宁为中心南至黄山、西至九江、北到彭城、东抵宁海,囊括整个太湖为江南行省直隶,钱塘浙江区域划分为浙江行省,直隶直接由尚书省管理并设常驻提督管理直隶的一切军权,各省委派巡抚实行民政。

所谓行省的全称是行中书省,便是中书省在地方的分管机构,行便是移动的意思,省便是监督监察的意思;朝廷因为对地方的掌控而设立的中央机构,行省的长官便是中央要员而不是地方大吏,行省没有固定的治所,而是在辖区巡游监督地方行政,是为行台。

但李平此时是尚书令,所以此次设立的行省乃是行尚书省,由李平的尚书省直接领导。

历史上皇帝为了限制相权基本不会设尚书令的职位,而是由左右仆射管理尚书省,因为是一省的副职,没有议政决定权,从而政策的决定权和监督权被中书省和门下省分摊,一旦尚书省设尚书令则会诞生实际上的宰相,其不仅拥有议政的权力还主管执行的部门,整个朝廷就被尚书省把控,三省互相制约的目的便荡然无存。

这一切的根本是尚书令的权利来自他的品阶,尚书省只有尚书令一人,正二品,同为正二品的门下纳言和中书令定员乃是二人,这三个顶级部门加起来只有五个人,从二品只有尚书省左右仆射二人,六部官员皆是正三品,各郡太守、折冲府都尉和封号将军都是正四品。

从这个架构就可以看出来尚书令只有一人并不会被人掣肘,并且直接管理六部,六部尚书在同时接到三省的命令后必然只会遵从相同品级的直系长官的命令,一人意味着独断,直领又不会被其他部门干预。

巡抚由朝廷委派中央官员管理各省,为中央官员临时任命并非地方官员,朝廷可以随时取消任命替换,巡抚乃是各县的直接上司,取消郡的行政等级。

训练士兵的依旧是折冲府都尉,只有养兵练兵的权力,没有带兵的权力。

凡遇战事朝廷设立临时总督节制地方军政大权,领兵御敌,其职务类似行军元帅,总督下辖的临时总兵类似行军总管,这二者都是临时委派,并不是常驻职务。

没有战事的时候巡抚拥有调动治下城池守备的权力,当然,这兵力不会很多。

而在边境地区之后会设立提督常驻,总览地区的官兵调派,在朝廷未任命总督时遇战事可自行调兵御敌。

同时强调为了保证龙山郡的稳固发展不受外界干扰设立龙山特区,为专人直接管理,也就是李平直接管理,各省应当根据特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模仿。

而江宁从今天开始改名为南京,彭城改名徐州,历阳郡也正式改名龙山特区。

行省的本意是与汉朝的刺史一般负责监督三级行政体系下的郡县,与刺史不同的是刺史只有监察的权力而行省直接就是州牧的地位,不仅是太守的直接长官并且可以调动军队。

中书省本就是决策机构,行中书省的长官在辖区出现情况行省可以一边处理一边汇报朝廷,而以往的郡县只是执行机构必须汇报朝廷后得到朝廷的旨令才能按照旨令处理。

但行尚书省只是执行机构,除了尚书令外其他人并没有决策的权力,左右仆射也只有议政的权力,而且李平阉割了行省的军权,并且等特区这个模范成功推广后在省和县的中间再插一个区的行政等级,行尚书省也会改组成行中书省。

至此行台中书省便可以在全省的若干个特区监察按照朝廷的方针施政并临时决策,具体实行政策的机构过度为区。

三省也都只是暂时的,李平最终的目的是建立内阁议会制,彻底架空皇权,最终完成君主立宪的改革。

“刁天养是吧?仗着自己的家族是门阀士族就为非作歹,我接下来的官场洗牌就要将你们的依仗连根拔起。”

李平死死的攥住自己的拳头恶狠狠的想到,以李平的武力自然能将江南的门阀铲除,但在有外敌的情况下此举无疑是不智之举,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消灭的不够彻底那些余孽便会在境内搞事,而别的势力看到李平大肆屠杀门阀也会暂时放弃成见,专心消灭李平。

如今李平便是想培植一个新兴势力来抗衡这些旧势力,到时除了那些头部的地主门阀其余小的势力见到办厂如此赚钱必然会赚头李平门下,到那时剩下的门阀就不足为虑。

而李平的朝堂改革也会断了这些门阀的仕途,让其彻底沦为没牙的老虎。

几人商议完李平便退出了套间,杨倓说这里环境不错决定今晚住在此处就不回去了。

李平率先下楼,接着便是苏威,而后是魏征,走到一半李平看似自顾自的说道:“魏先生,几日后朝会关于改制的方案,帮我拟一份名单。哦还有,苏前辈为大隋戎马一生殚精竭虑,先帝只因一些小事便将苏前辈贬为平民,想必苏前辈已经体会到了皇权的无情,我想...苏前辈应该知道怎么做!魏先生不必避讳苏前辈。”

说完也没再等苏威回话,而是径直离开了临江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