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晋以来天下分裂,南北对峙,共历九朝,当先修晋书,北朝经历三魏一齐一周五朝,当各自修书并修北朝史,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朝,也需各自修书并修南朝史。”
对于历史上的事情,魏征如数家珍,徐徐道来,李平点点头后却又疑惑道:“修史得有史官的记录,目前这些前朝记录应该都在大兴吧?没有记录又如何修史?”
魏征微微一笑,早就对这事有了办法,说道:“修史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某可以联合苏威等关中元老凭借记忆从近代往前修,而且南朝的史料都在南京有备份,可以先修南朝史。”
李平也认为修史是大事情,不能马虎,对魏征的办法表示赞同,以后攻下关中后再进行核对校准,修完空白的地方,后世李平也没读过二十四史,但知道这些史记其实就是皇帝和世家大族的个人传记,写的都是这些人的生平,李平对此则十分反感。
心中不爽道:即便惜字如金,居然都没给百姓一个字的位置,简直混账。
于是李平说道:“既然修史,我这里有一点意见,除了帝王和世家本纪与朝廷架构地域变更外,还得记录当时的民生经济,奇人异事,风俗习惯。”
见魏征仔细聆听李平接着说道:“就拿咱们龙山特区举例,什么时候哪个人发明了什么制度什么物品,对百姓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就比如孙思邈研发出来的牛痘治疗天花办法,事无巨细,一定要仔细的记录,让后人能追溯根源,尤其是其民族,是汉人的就写汉人,是胡人的就写明胡人,还要那些西域传来的东西,都要标注明白,周边所有已知的国家当时的发展水平,风土人貌都要记录在内。”
宋朝之所以有那么多农业工业书籍,就是因为黄巢在唐末将门阀杀了个精光,导致宋朝平民文人多,但官就那么点,没事干的勾栏听曲外就喜欢到处跑,写写书籍,抄录百姓的各种器械,企图让上面看见自己为国为民。
宋之前朝廷被门阀把控,那些士人几乎是不会浪费半点笔墨描述民间,以至于后世对宋之前的社会全然不知,只知道大唐盛世万邦来朝,若不是考古发掘将那些士人带入土中的私人物品公诸天下,后人也难窥伺前人的点点滴滴。
而且,李平想到了后世某几个喜欢剽窃的国家,任何有一点争议的东西都声称是自己发明的,并且公然剽窃前人的功绩,还乱认祖宗,连西方也喜欢乱弄什么XX之父,有些东西明明是咱们先发明的。
“史记不应该是皇帝贵族的私人传记,应该是整个华夏大地文字地图,让后人展开后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浮现出前朝的波澜壮阔,而不是某某某篡权建立了某某某朝代,某某某出生时九龙拉棺,祥瑞环绕,这些鬼扯的东西。”
魏征颇有深意的点头后说道:“李相言之有理,只是这修史修的是朝代史,加入这些东西实在不妥。”
李平有些不满,想要打断,却是被魏征眼神示意听自己接着说下去。
“魏某知李相心系黎民百姓,既如此何不编纂一部大典,收录天下所有奇闻轶事;如舆图,可收录各地的山川河流水文气候;如国家,可收录当今所有的大小城邦及其所在位置,人种肤色,语言习俗;如工艺,也当收录各种利民的技术和先进的制方。”
“是科技,科学技术,就是理性的合乎自然规律的技术,比如水能烧开就是自然规律,你见过水烧不开的情况吗?”
李平适时补充道。
“对对对,就是科技。”魏征笑着附和,并接着说道:“再比如文学,可囊括古今先贤大儒的理论学说经典诗集。此大典当囊括经史子集四个分类,但却不拘泥于儒学,经不但收录如家经典,还要收录各个学派的经典理论;史便将各朝史记编纂其中,子应当是基于经典延伸出的实际运用,比如李相您的那个发电原理,其原理收录在经类,若是以后基于此类发明出的物件就收录在子类,而集就是各种文学作品,戏曲之类的,奇闻轶事,天文星象,山川河流等皆收录在此。”
按照魏征的意思经史子集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经:经典,包括百家在内的核心学说,以及科学的原理。
史:便是华夏的历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子:基于学说诞生的着作,基于原理发明的设备。
集:杂类,比如诗词小说,讲述一段事情或者一个故事,例如天上有几颗星星它们分别叫什么都归入集类,但天体的运行规律则是归入经类,又比如海中有几个岛哪里有个国家,等等,都在集类。
四类之中有相互关联的,比如你看到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又对天体的名称感兴趣在天体规律可以找到天体名称所在的集类所属分页。
“这不就是百科全书?”李平听玩魏征的话后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便说道:“既然如此,这本大典就叫华夏百科全书吧!”
“咳咳!”魏征脸色微红的咳嗽后提议道:“李相,这华夏百科全书是否太过庸俗?如今纪年坤元,不如就叫坤元大典?”
一提到坤元李平就有些恼火,什么坤元大兴贞观,这都是什么狗屁纪年?就为了名字图个吉利,一挥手便说道:“这年号纪年谁发明的?”
“汉世宗孝武皇帝。”
“谁?”
“汉武帝刘彻!”魏征没好气的斜了李平一眼,这都不知道。
现在人喜欢叫王莽篡权之前的汉朝叫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叫东汉,古人则并不是这么叫的,前者就叫汉或者前汉,后者则叫后汉,两本史记也分别叫《汉书》和《后汉书》。
“咳咳!”李平见魏征看自己的眼神仿佛在看文盲,咳嗽一声后看向秦锋和刘通,二人对李平和魏征的话都听不懂,早就闭口不言,见李平投来眼光也都侧首闪躲。
“这个年号纪年不好,实在不好,我等当效仿秦始皇以数字纪年,以华夏为正统,以公元示天下,自古夏商周,就以夏朝为起点按数字排序。”
魏征捋了捋胡须思索道:“夏朝共十七代君主,共历......四百七十一年。”
魏征右手拇指掐着指肚来回计算着,当时人们以十二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个周天轮回,人的手掌除去拇指正好十二个指肚或者褶皱,掐指计算倒是挺快的。
“商朝共三十代君主,国祚五百五十四年...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八十七年,李相,这当如何纪年?”
“那么黄帝距今多少年?”
李平一句话差点让魏征背过气去,刚才不说现在又问,还得他魏征又要重新计算一遍,他哪里知道李平以为黄帝是夏朝的。
经过快速计算后魏征抬头说道:“黄帝诞生起距今已经三千二百零八年了。”
“好,就以黄帝诞辰为华夏起点,纪年就是华夏黄帝历公元三二〇八年,简称华夏3208年。哦对了,这是小写数字,你应该认识吧?”
“认识,认识。”魏征捋着胡须附和道,心中也在奇怪李平哪里来的这些鬼点子?不过这纪年听起来怎么那么霸气?原来我华夏大地已经经历了三千两百多年了?
但是心中还是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李平无所谓的摆摆手让魏征先在私下用,陛下那边先不要知会,以后李平会亲自劝说陛下。
至于华夏百科全书,就叫《华夏》,副标题为《宇宙百科大典》,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坤元大典听着有逼格,但看名字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法典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