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都是大地主,家族内也有商号,多为旁系子弟打理,真正从事商业的士族却没几个,当初龙山娱乐会所开业的时候一些人曾被邀请赴宴,略微了解一些内情,大多数对这些事情都不怎么感冒,他们只懂得如何享受。
只有像汪琪这种商业家族才会敏锐的察觉到其中的商机,并闻着味的往上凑。
“陛下,古往今来,朝廷想要发展必须求变求通,天下万物的本质节流不如开源,只有打开市场广开货源与节流并进才能使百姓富足,朝廷强大,是以为治下寺庙道观不事生产,蛊惑人心,又不缴纳赋税...”
众人没想到李平说着说着又说到了寺庙的事情上,强行收拾住激动的心情后几人立即出列表示反对。
李平制止了对方的发言说道:“几位还请听我说完,等我说完再反击不迟。”
朝众人拱手后李平接着道:“既然沙门讲究缘分,又关爱世人,臣以为既然僧人出家为的是修炼成佛,又岂可杀生,当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僧人出家后应当不吃荤腥不吃肉,不杀生,不贪财不好色,不起攀比心,这才叫四大皆空。”
“既然不吃肉就不能宰杀牲畜,当吃素食,不杀生自然不能豢养僧兵,不贪财不好色自然不能娶妻生子不接受捐赠,不起攀比心乃是沙门戒律拒绝偶像崇拜,所塑佛祖金身应当使用泥塑石雕,而非金银铜浇筑,此举实在有辱沙门戒律,应当及时禁止。”
“胡说。”那人见李平终于说完了,也憋不住立即反驳道:“沙门普度众生,怎可空腹传教?己身不度何以度众生?只怕佛祖都要饿死了。”
“哼,这位官员,你难道是沙门中人?”李平一甩衣袖没有好脸色的反击道:“昔日前朝天竺有僧人名曰达摩,不远千里之遥从南方前来中原传教,后在中原嵩山面壁九年悟出禅宗,一生谨遵沙门戒律,不贪不嗔不痴,不受三毒五欲侵毒,以百五十高寿圆寂,此等大师才是沙门榜样,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又怎么配得上沙门的称号?更担不起传教的职能。”
李平一句话怼的大家哑口无言,这些人深受沙门影响,又怎么不知道达摩是何许人也,那可是梁朝武帝亲自撰碑的沙门大能,更是禅宗的开创者,只有此等大能才能当的上沙门楷模。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阿弥陀佛,若沙门之人为了口舌之欲而放弃信仰,置佛祖教诲于不顾,实在是沙门不幸。”
李平末了还念了一段心经的内容,让外人看来李平也是沙门信徒,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是为了精进教徒,筛选出那些不虔诚的信徒。
“陛下,我龙山目前治下百姓皆种植土豆红薯,已无饥饿之困,只需大力推广,假以时日大隋境内将再无乞丐流民,既得温饱自然要知廉耻,兴学建校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岂能耽搁?鼓励商业可以使民间的钱财运转起来,商人得利则更加卖力输送货物,百姓得利则安分守己,朝廷得利更能政令通达,此乃三赢的好事。”
“好事?只怕是你李相的好事吧?说是三赢那些货物哪个不是你李相的产业,已本官看最终获利的只有你李相一人。”
“下官也是如此想法,陛下切莫被李相蛊惑。”
“卑职附议。”
他们当然看出来此事是三赢的局面,但他们却不在内,即便别人再怎么赢自己也喝不到汤,得搅黄了再说,再不济也得恶心一下。
“咳咳,众位爱卿的想法朕也知晓。”杨倓咳嗽一声打断了众人的议论,李平之前已经和他沟通过这些事情,这几日经过思考杨倓也认命了,岂不知北方已经传来消息,自己的二弟和三弟已经禅让给李密和李渊这两个畜生,并且已经被赐死了,自己能捡回一条性命已经十分难得,此时不宜触怒李平。
况且李平此时还表面上供奉这他杨倓,尊他为大隋的皇帝。
“李爱卿曾和朕说过此事,朕经过思索认为多赢的事情自然要大家都参与其中,诸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岂能被冷落?所以李爱卿愿意让出部分工厂的销售权,好让诸位大臣也能一起多赢。”
“陛下英明,李相此举利国利民,我等岂有不从之理?刚才臣等只是一时气恼,乃胡言尔,当不得真。”
一人称赞后其余人皆跟着附和,仿佛刚才反对的并不是他们。
正应了汪胜那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又有谁能拒绝利益的诱惑呢?
“咳咳,不过...”杨倓再次咳嗽,对这些不知廉耻又不学无术的臣子他也是看清了,干啥啥不行,反对第一名。
“李爱卿和朕拟了一份政令,大家看一看。”
杨倓示意后小李子从怀中摸出一个折子递给殿下的大臣传阅。
“什么?取消奴隶?恢复自由身?那我等又由谁来伺候生活起居?”
一人不可置信的说道。
“哎呀呀,混账,混账政令啊。”那人骂出声后感受到龙椅上投来的目光,一个哆嗦后解释道:“臣是说真冷,呵呵,是真冷,这天气转凉了老臣这幅老骨头有些架不住了。”
“拆户?一户不得超过六人,否则征收超员税?一年十贯?”这人对前面的政令并没有什么反感,拆户在杨坚时期的大索貌阅就已经进行过一次,不过拆的是老百姓的户,成年人就要分家立户,多一户就多一份税收,但看到后面罚款数额后大吃一惊,而且这拆户是针对所有人的。
“张御史啊,您看看,这像话吗?每户田亩不得超过五十亩,多出来的亩按照每亩征收百分之九十的税粮,这简直目无法纪啊,张御史,你得给我们做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