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官家深恶痛绝的那种,只顾着贪财,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完全不一样。”
“如此全面又对百姓爱护有加的官员,难道算不得是一员能吏?”
“之所以顾良如今没有魏征那般成就,只是因为顾良所在的舞台不够大,若是让顾良再上一层,定然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朱元璋闻言有些吃惊,尤其是马皇后后面的那些话。让朱元璋想起了,他第一次与顾良见面时,顾良的那些言论。
难道马皇后也听说了那些言论,并且还为之赞同?
不过朱元璋立刻明白,马皇后的这些话,都是她亲眼看到顾良的作为后,总结出来的。
这与顾良的言论吻合倒也不奇怪,只能说明顾良是言行一致的人。
随后,朱元璋却因马皇后的这一番话陷入了沉思。
他越想越觉得马皇后说的话有道理。
顾良确实如马皇后所说,贪财但有底线,而且就像顾良在清远县喊出的那些口号似的。
顾良的确是将百姓放在了第一位,每到一次地方,都是将百姓安置妥当了,才开始搞钱。
清远县如此,朱王庄如此,如今的福州也是如此。
而且各地的百姓还都对顾良念好,好多百姓对其无以为报,都在家里供奉了顾良身像,日日供奉香果,祈求顾良平安健康。
这么得民心的官员,朱元璋在当朝还没见过几个呢。
而且,朱元璋发现,他好像陷入了一个误区。
顾良言论惊人、作风跳脱、行事经常出人意料。可归根结底,顾良身上的毛病好像就只有一个贪字。
这让朱元璋想到一句民间俗语,一白遮百丑。
顾良这个贪婪的形象,深深的烙印在了朱元璋的心里。让朱元璋每一次看到顾良不同寻常的行为时,都潜意识的认为,他是为贪钱做准备。
可除此之外,顾良其他地方做的比任何人都要好。
作为知县,他将一县之地治理好后,还连带着将周边的朱王庄等地,也沾他的光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成为了福州同知后,不但将这一府的经济搞的欣欣向荣。还要将周边的倭寇剿灭,甚至未来还要提交如今大明三成的赋税。
在治理地方这一项上面,甚至就连李善长也不如他!
如此精明强干的一个官员,怎么到了他的眼里,就只剩下贪财一个形象。
朱元璋越想越是通透,以前被贪婪形象遮蔽的那些闪光点,如今在他的眼里逐渐丰富起来。
如今想明白了这些,朱元璋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对顾良未来的安排。
既然顾良这么喜欢钱,那么将来完全可以给他安排一个赚钱的官职。
另外,朱元璋也忽然想到。若是此时在顾良声望阵容的时候将他处置。怕是会引起福州当地百姓的民愤。
当年朱王庄的那一幕,百姓口中的呼声依旧在朱元璋的耳边回荡。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仔细考虑,万一他对顾良动刀,说不定对自己的名声还会有很恶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