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眼中,顾良大人可能是个贪官。但在福州的官员以及百姓眼里,顾良大人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好官。”
“或许太子和二皇子,是因为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福州生活了一段时间。看到了百姓眼中的顾良大人的好处。”
“而陛下日理万机,大概没时间去仔细体会这些。”
朱棣一听便来了兴趣,虽然冯庆明解释清楚了,朱元璋和朱标结论不同的问题,可又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那么百姓和家父,又为什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呢?”
冯庆明想了想,看到一旁桌上的纸张,便脑海中灵光一闪。
“公子,可否借纸笔一用。”
朱棣不在乎的摆了摆手,朱棡则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冯庆明拿过纸张,在正反两面各写了一个字。正面是水、反面是火。
而后将这张纸立起来,展示给了朱棣。
“两位皇子,你们看这纸上写的是什么字?”
朱棣看了眼答是水,朱棡不耐烦的哼了一声,不过在朱棣看向他的时候,还是不耐烦的答了一声火。
冯庆明这才放下那张纸:“这就是了。陛下和百姓也如二位公子一样,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到的自然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朱棣听后若有所思,这种换角度看问题,对于他来说也挺新鲜。
点了点头,然后又回到刚才的问题上。
“可是我还是不理解,同一个人,就因为角度不同,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吗?”
“这跟顾良是贪官还是清官有什么关系?”
?“公子,分歧并不大。陛下似乎也没说顾良大人不是好官呀。”
朱棣闻言一愣:“没有吗?不是说顾良是大贪官吗?”
“对呀。”冯庆明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贪官不是坏官,清官未必是好官。一个无能的清官和一个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贪官,谁更受百姓追捧呢?”
朱棣顿时恍然大悟,他一直以来,都将贪官和坏官画上了等号。此时经冯庆明提醒,才想明白这根本就是两回事。
看到朱棣面露恍然神色,冯庆明继续道:“陛下之所以称顾良大人是贪官,却还没有动他。我想大概就是因为这点吧,顾良大人毕竟让福州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而后不无感慨的说道:“天底下的官员若都像顾良大人这样有才能,大概就是大明真正鼎盛之时。”
朱棣听后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而三皇子朱棡却不为所动,耳朵竖起来关心着外面的动静。
刚好这个时候,外面又传来了他爱马的叫声,朱棡脸色一沉,手立刻就握住了刚刚还在擦拭的弓箭上面。
显然又是动了杀心,这让冯庆明看得一头黑线。
同样都是朱元璋的皇子,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不过好在快到福州了,他也不用在这受罪了。
一路颠簸,就在马车忽然变得平稳的时候,冯庆明心中一喜,总算是到地方了。
马车上的两位皇子很快也发现了变化。
“哎,怎么忽然变得这么稳当了?”朱棡撩开车帘,向外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