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章哎呦一声,连忙带人前去查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个小小的渗流,到了河水流量暴涨的时候,就可能成为堤坝崩溃的开始。
因此他不得不重视,而青袍小吏塞给他的那封折子,则被他顺手塞进了怀中。
当日晚间,劳累了一天的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休息的草棚中。
胡惟庸作为这次治理黄河的主事官,正坐在精致牢固的衙署中。不耐烦地翻看治水所需的物资和各地的徭役人员配给情况。
胡惟庸身为当朝一品,百官之首,这种差事本轮不到他身上的。而且他也不想接这个烂摊子。
朝中对这次黄河灾害的评价,是大明建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甚至有可能超过十几年蒙元那次灾害。
因此谁都知道,这次担任黄河治水的主官,要么是大功、要么就是大难。
治好了,百姓安居乐业,皇帝高兴皆大欢喜,若是没治好,丢官下野,甚至成为阶下囚都在常理之中。
朝廷中讨论良久,最后朱元璋将这件事,直接指派给了胡惟庸。
还说什么百官之首,当身先士卒。
胡惟庸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皇帝是在故意针对他。虽然他没有证据,但这就是实际情况。
虽然他对这个指派一万个不愿意,但之前他负责过此类民生问题,二来胡惟庸已经隐隐感觉到,朱元璋对他有所不满。
之前几次事件中,无论是福州的那些刁民,还是那些官员对他勒索的指控,都让他在朱元璋那里留下来不少坏印象。
因此虽然心中抱怨,但也只得先到这边来应个卯。哪怕等以后找个什么借口,再抽身离开,找其他人来顶岗。
因此,胡惟庸一边翻看账本,一边在心里思考应对的办法和给他背锅的人。心里根本没在账本上,只是翻着翻着,忽然好像看到了什么。
脑子一懵,而后又翻回了上一页。紧接着胡惟庸就看到了,让他欣喜若狂的一条记录。
福州派遣徭役人数:零。
起初胡惟庸还以为他看错了,反复看了两遍,那个大大的零都没有丝毫改变,顿时心中大怒。
重重的一拍桌子:“福州官员好大的胆子,徭役的人居然一个都没有来。”
“来呀,将工部负责这些的事务官叫来问话。”
外面的人应了一声,便连忙下去叫人。胡惟庸看着福州后面的那个零,想不通顾良此举是什么意思。
不过治水乃是国之大事,就连他这丞相都身居一线。他们福州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简直是胆大妄为。
越想越气,不过胡惟庸忽然想到一个可能,随后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下官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刘文章,求见丞相大人。”
门外忽然传进来的声音,让胡惟庸脸上的表情瞬间消散,转而恢复了原本之色。
“进来!”
刘文章小心翼翼的进来,询问丞相有什么事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