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摇了摇头,他不知道一向聪明绝顶的顾良,竟然真的敢做出这种蠢事?
至于福州府送上来的那封折子,胡惟庸根本不在乎其中写的什么理由。不管是福州发展迅速急需劳力,还是福州府抽调不出百姓。
这些都与他胡惟庸无关,他只要这个结果。他只是看到,福州府没有遵照皇帝陛下的旨意。按时征召福州的百姓来服徭役,仅此而已。
不管他们有什么理由,到时候皇帝想要清查的时候,他倒是乐意去当监斩官,亲眼见证那些福州官员的下场。
考虑到顾良诡计多端,胡惟庸没有急着处理这件事情。而是在当地又呆了几天,明面上是指导当地官员防患水灾,实则只是防备顾良可能存在的后手。
几日之后,见福州依旧没有一个百姓来服徭役,胡惟庸心里这才放下了防备,亲自回到了京城。
当朱元璋在早朝的大殿上,看到胡惟庸站在百官之首的位置时,他的眉头就紧紧的锁了起来。
心中有些好奇,同时也有些担忧。
胡惟庸作为这次黄河水患治理的主事官,如今却出现在了早朝之上,只会有一个结果。
要么是发生好事,要么是发生了坏事,可无论哪一样,都一定不是小事。
不然,绝不值得胡惟庸亲自跑一趟。
虽然好奇,但朱元璋仍旧保持淡然,待百官山呼万岁之后,才看向胡惟庸。
“胡爱卿不是去治理黄河水患,如何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胡惟庸向前两步,走出队列,不紧不慢的向朱元璋再次行礼后,才开口解释道。
“陛下,臣于黄河流域巡察,至归德府查阅当地记录时,发现了一件大事。”
“哦?什么大事啊?”
朱元璋知道胡惟庸的习性,如今没有急着说事,反而卖起了关子。就知道这不是什么急事,而且胡惟庸对这件事的把握,已经八、九不离十。
满朝文武全都被胡惟庸吊起了兴趣,所有人都注视着胡惟庸,等着他说出那件大事。
胡惟庸抬头看了眼上首的朱元璋,而后才不急不缓的道。
“陛下,福州府拒服徭役,今次黄河治水,福州府一个人都没有。”
周围百姓有些看了眼皇帝,有些则是掏了掏耳朵。
又是福州,他们没听错吧。这位丞相大人怎么就和福州过不去,这都第三次了。
前两次他可没得什么好,这么这次又找上了福州府,不过众人很快都在心里转过了这个弯。
他们这位丞相大人,不但记恨上了福州府的那些官员,而且还盯上了福州府这块鲜美的肥肉。
不过随机作为官员全都一晃然,他们猛的想起胡惟庸这次谈和福州府官员的理由。
拒绝服徭役?
福州府的官员这么嚣张的么?徭役可是大明的基本国策啊,他们连这都敢拒绝,这妥妥的就是抗旨不尊。
众官员的视线,全都转到了朱元璋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