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大婚,休沐三日。
胡闹了两天后,轩辕熙这才开始重新上朝。
除了日常事务,众人着重讨论的,便是她登基后的第二大事、开恩科。
虽然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刚过去三四个月,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加开恩科,这都是惯例。
所以众人讨论到最后,便是定下来了八月加考乡试、明年二月再考会试。
如此,恰恰隔了一年,既给学子们留足了上路的时间,也算是赶在今年开了恩科。
时间定了,轩辕熙便想宣布退朝,至于考题、监考的学正和主考官这些事,她是要自己亲自决定。
但这时,卓丞相却突然站了出来,提起了选秀一事。
“陛下后宫空虚,需得纳入新人,雨露均沾,开枝散叶,稳固国嗣。”
轩辕熙看向卓丞相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
她知道,因为皇甫安被她软禁,彻底废了,这老太婆不甘心,又从儿子中扒拉出了一个容貌才情都很出众的庶子。
据暗卫汇报,这一个月以来,对方着重培养那名庶子,甚至让他还踩着卓雅情的名声出头。
原来是想送进她的后宫,再搏一搏啊!
呵!
轩辕熙心中有数,却不多说,只淡漠地道:“母皇重病,朕心甚忧,无意选秀,此事不必再提。”
“退朝吧。”
说完,一甩袖便离开了。
剩下的诸位大臣,不断地拿小眼神偷瞄卓丞相,想看看对方现在是什么脸色。
可惜,到底姜还是老的辣,被轩辕熙直接驳回了提议,卓丞相自始至终都没变过表情,转过身,施施然地向大殿外走去。
众大臣皆知,这卓家,本来是板上钉钉的凤后外家,但却因为决策失误,鱼目混珠,选择了二皇女。
新皇忍着没有发作丞相,她们也能理解,因为卓丞相她身后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但,毕竟是“绿帽子”之仇,她们可不相信新皇会毫无芥蒂地重用卓丞相。
而卓丞相及其党派一旦倒下,那自己可不就能上位了吗?
所以说,现在这朝中等着看卓丞相笑话的人,还是很多的。
当轩辕熙什么也没说,直接退朝离去时,众人都有些失望,觉得新皇这也太没脾气了吧!
但等到了七月,卓丞相家嫡子和庶子,兄弟二人被一同抬进了二皇女软禁的宫殿,她们才知道,原来新皇不是没脾气,人家是不想废话!
后话暂且不提,此时的轩辕熙回了养心殿,并没有和萧忆提起选秀这件事,省的对方吃醋,两人只腻歪在一起,商量科举考题的事情。
登基这一个月以来,轩辕熙处置了不少贪官污吏,所以朝中留下了不少空位,因而她非常重视这一次的恩科。
每每处理完政务,她都会和萧忆共同探讨,最后花了一个星期,才算是定下了考题。
至于各省学正,也在考察后定了下来。
为了避免第一次主持科举就闹出舞弊的事情,所以考题她直接交给了暗卫,等到临考前一天,才会转交给学正。
原本她可信任的暗卫只有二十人,但登基后,碧云国专门效忠于皇帝的暗龙卫,便脱离前任女皇,臣服于她了。
所以现在,无论是明面上的士兵,还是背地里的暗卫,轩辕熙都不缺。
在乡试之前,靖玄国使臣团便准备离开,和亲的皇子成婚一个月了,她们也没有理由继续待在碧云国。
但在临走前,使臣还特意进宫见了萧忆一面,将女皇的嘱托重复了一遍。
看着身着凤后礼服的五皇子,她的心情很是复杂。
女皇原本就是要让五皇子嫁给皇帝,结果却阴差阳错变成了太女正夫。可谁知兜兜转转之下,最终却还是嫁给了“皇帝”。
如此,女皇的命令,她也算是完成了吧?
…………
乡试、会试依次举行,这一下子,朝廷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在上百名进士之中,轩辕熙看到了林子然等不少熟悉的面孔。
卓丞相的势力在这大半年里,被她一步步瓦解,雷厉风行的作风,和诡谲多变的手段,使得在整个朝堂之上,轩辕熙可以说是令行禁止,言出法随。
具体表现就在于她独宠萧忆这么长时间,却再没有第二人敢提起“选秀”二字。
没有了暗中使绊子、拖后腿的人,轩辕熙便开始锐意改革,降低税收,并大力推广改良农具。
至于国库的银子,全都是从京城中最火爆的肥皂、护肤品和玻璃等新品商家,缴纳的巨额商税中获取。
又隔了一年,叶家人研究的杂交水稻也终于成功,全国推广下去。
短短三年时间,百姓们皆可吃饱穿暖,整个碧云国的国力,也提升了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