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普通人家,一年才得多少布票?按人头计要好几个人的布票才做得起一件新衣裳,所以才有了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谚语,这也是时代的特色。
如韩父韩母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得了这样一件新棉袄不得乐半天,况且之前苏晓选用的就是上好的料子和棉花,再加上她自己的设计,这可比供销社卖的棉袄漂亮暖和多了。
韩瑾正看二老似乎还在激动中,估计是没那么快过这股兴奋劲儿,想着难得老人家高兴,就随他们去吧。
他侧身朝苏晓眨了眨眼睛,对韩母说道,“对了,娘,您和爹去屋里试试吧。今晚苏苏掌勺,给大家露一手,您帮忙喊大哥和二哥他们两家过来一起吃个饭。”
韩母一开始还呵呵地应和,后来听闻是三儿媳掌勺,立马就将棉袄塞到老伴怀里,“那娘来给小小打下手。”
韩瑾正赶忙拦住自家娘亲,“娘,不用您,您和爹都歇着,我来给苏苏打下手就可以了。您看,肉我们都带来了。”
韩母这才看向韩瑾正一直提着的篮子,“怎么还带肉了,家里还有呢。”
这才刚结婚,就往家里拎肉,会不会让新媳妇不高兴啊。
“没事,家里那些先放着。那,我和苏苏先去忙了。”天色也不早了。
说完就牵着苏晓的手往厨房走,苏晓赶紧向韩父韩母打了声招呼,才和韩瑾正一起去厨房了。
韩家的厨房她还没进过呢。
韩母看向韩父,“他爹,你看这?”
虽然村子里都有新媳妇做饭的传统,但韩母并不是那么古板的人,以前老二家的新婚时睡到日上三竿,她不也没说什么,更何况现在他们也分家了。
韩父抬头看了她一眼,“你去叫老大和老二媳妇过来帮忙就是了。”
韩母听了也觉得这样好,她走到门口,这才反应过来,老头子干嘛老支使她去做,回头望了一眼,“那你呢?”
韩父已经快走到正屋门口,“我回屋里去试试儿媳妇做的新棉袄。”语气中难免喜气。
这……
韩瑾正夫妇进了厨房,苏晓一样东西一样东西的往外掏,她嫌麻烦,其实刚刚篮子里就放了一块肉。
韩瑾正无语地看着自家媳妇往外掏东西,“媳妇,够了够了,那篮子才多大,根本装不了这么多东西啊。”
苏晓看了堆在台面的一堆东西,不好意思地吐了吐粉舌,挑挑拣拣着往回收了一部分。
然后才指着台面上的野猪肉、野鸡、鱼肉说,
“哥哥,那就做个炖鸡、猪肉炖酸菜粉条、水煮鱼片、干煸木耳回锅肉、辣椒炒鸡胗,再炖个萝卜大骨汤,对了,再包些饺子如何?饺子多包些,到时婷婷他们上学也可以带饺子去。”
昨天她们结婚,在上学的韩家人是都请了一天假的,今天就都回学校了。
韩瑾正并无意见,“可以,你安排就是了。”
“那行,现在就动手吧。”苏晓看了窗外一眼,天色似乎也不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