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吏毕竟不是从小在南阳,接受新教育长大的,所以性格禀性里面,难免要受到儒家文化的烙印。
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道德观念去判断,然后才做出裁决。
于是有的人奋笔疾书,从“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谈起,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也有的人认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既然南阳并没有规定不许大娘跳舞,那么大娘就没有错,想跳可以继续跳。
当然更多的人是试图平衡双方矛盾,各打五十大板。
秦朗在“考场”走来走去,看这些小吏如何作答,有的答案写得很好,不禁暗自点头,有的人一派胡言,但他也不会说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最首要的就是消除矛盾,因为明显没有法律可以约束,那么如何消除矛盾,如何抓住矛盾的根源才是最重要的。
而有的人不仅能够平息波澜,还能把坏事变好事,最后不但双方满意,矛盾消除,还要感谢调解者,这才是治政者的最高水平。
当然秦朗不指望南阳这些小吏全都能答好,只要能做到消除矛盾,就算是好样了的。
有的小吏答得飞快,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然后就要交卷。
秦朗提醒大家:“你们要注意阅卷啊,可不是一张卷,一共好几题呢,有答完的可以暂时休息一下,先不要离开。”
大家这才发现果然后面还有好几道题。
“如果你跟同僚一起去工厂检查,突遇大火你会怎么办。”
有的小吏大笔一挥:“让领导先走!”
也有的小吏认真作答:“要迅速找到水缸,协助灭火。”
其实这道题也是很简单,它就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真到了事件突发的事情,能够做出最正确的应对,就是很了不起的家伙了。
有些小吏再次快速答完,翻到了最后一题:
假如上司派你跟一个有矛盾的同僚一起出差,如何处理。
秦朗环视这个临时考场,静得能闻落针,就算是咳嗽的声音都很小,大家都在奋笔疾书,在三道问题下写下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而他也在等待着,期待能有一个小吏做出最为完美的加答,给自己一个惊喜。
当沙漏里面最后一粒沙子漏下之后,秦朗当场宣布考试结束,大家都不要离开座位,就把试卷放在桌上,秦朗逐一查看。
因为这种题本来就没有一个正确答案。
或者说,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给出一个比较正常的答案。
而秦朗的任务是从这些答案里,选出最为优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