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测试酸碱的办法测试了土壤,发现他农庄的土壤已经算得上是好田地了,但是土壤特性还是偏碱。
煤石、绿矾石烧解出来的一小缸水经过晾晒,缸底下已经沉淀了厚厚一层的白色颗粒。
宫里人,特别是田庄里侍候隆庆的人,包括为农庄种地的长工、短工、佃户,没有一个认得这些白色东西到底是什么。
隆庆仍然不敢大意,严格按照施肥的比例与土进行掺拌。
最后才是放水泡田,秧苗养根,养好了根的秧苗实际上就可以栽种了。
隆庆特意挑了一个黄道吉日,用自制的硫酸铵掺泥和水,用来蘸根。
每一根蘸过的秧苗都会被整整齐齐插入到田中,因为实验田很小,很快就全都插完了。
隆庆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他惦记着濮阳的情况,于是准备单独跑一趟濮阳,看看现在的农户们进行到哪一步了。
因为濮阳插秧比隆庆要早大半个月,此时稻苗已经长出来了,想必开始捉虫什么的了,隆庆惦记着那里的情况,于是召集了骑兵队伍,准备开拔。
清晨,空气中微微有一丝风,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来就感受到了今天万里无云般的炎热。
骑士们整齐地站在校场等待隆庆的检阅。
“点卯!”隆庆不知道有十几名骑士私自离开京城的事情,只当这些骑士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很快,缺了十三个人的情况被发现了。
军官端着花名册念了三遍,以杨东为首的十几人都没有应到。
隆庆很纳闷,这些骑士为什么会私自离开京城,要知道这可是违反了非常严重的军纪。
缺了十三个人,隆庆依然按照计划出行,在骑士的护送下,前往濮阳。
而杨东这些人实在是找不到目标,只能怏怏回返。
凉风月白,路上马蹄声声,杨东十三人夤夜而行,此行没有达到目的,连个江湖客的影子都没看到,杨东十分郁闷。
可是他们不能再耽搁了,必须立刻回返,万一太子这几天忽然要出行,点卯不到,可是要砍头的。
杨东倚仗着是太子身边的老人,战场上也曾浴血拼杀,战功赫赫,而隆庆太子又是一个随和的人,不太可能为了一次点卯就真的砍了他们的脑袋,但是一顿军棍肯定是免不了的。
往常出行,隆庆都是夜间不行军,因为人数太少,也不扎营,就直接住驿站。
但是这一次他心急去濮阳看看稻苗的长势,想要知道濮阳那边对除草和除虫采取了什么措施,所以路赶得有点急,错过了宿头,就在野外扎了营。
说是扎营,也没有扎起帐篷,只有隆庆自己住帐篷,其他骑士把马拴在树边,自己枕戈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