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是董骁听说了这件事,过来劝他,但子辽依然我行我素。
然后是子辽的军中旧友,也有意无意提起,现在朝廷上传得很厉害,说卫尉子辽心怀怨怼,借酒消愁,有满腹的牢骚。
后来董骁又劝了他一次,说如果陛下知道了你说的那些话,可能会不悦。
子辽心里很清楚自己说了什么,有些话的确很难听,但如果不这么说的话,又怎么能钓出那些隐藏着黑暗中的大鱼呢?
至于陛下的误会,相信也仅仅是一时的误会,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当他把所有的证据呈给魏武帝的时候,相信陛下会感受到子辽的一片忠肝义胆。
那时候所有针对他子辽的谣言,都将不攻自破,所有趁机诋毁他的污水,都不会玷污半点。
在子辽的努力之下,他终于如愿似偿的接近了迟国公,并且成功取得了迟国公的信任。
迟国公有一次跟他喝酒,只有他们两个人,在一片湖上泛舟,连仆人都没有带一个。
酒喝光了两坛后,迟国公吐露心扉,说自己曾经找一个瞎子算过命,说将来会富贵至极,也不知道现在算不算。
这句话里有话,子辽就顺着迟国公的话说,两人越说越投机,干脆在船上立下了盟约。
这盟约只有一份,并没有写明要造反,而是说兄弟同心,相互扶持,将来若有泼天的富贵,必不相忘。
除了这份盟约之外,迟国公还要求子辽弄些刀枪和盔甲。
因为卫尉在皇宫中还管理着武库,里面的刀枪盔甲堆积成山,每年都要对里面的武备进行检验和更换,把破旧的武器处理掉,换上新的。
所以迟国公才要求子辽准备这些东西,还说如果子辽不去做,那就是没有实心把他当兄弟。
为了取得迟国公的信任,子辽真的去武库取了不少甲胄出来,甚至都没有掩饰。
到了这时,子辽仍然没有怀疑自己已被识破,直到听钟贤说出了这句话之后,才猛然明白过来。
可笑自己想做渔翁,却不知反被鱼儿给钓了。
因为盟约只有一份,在迟国公的手里,而自己私藏甲兵的事情,也只有迟国公一个人知道。
可是现在钟贤知道得这么清楚,能会是谁告诉他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迟国公先他一步,把他给告发了,也许迟国公还在皇帝陛下面前捞到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印象。
子辽想透了这一切,才知道自己是被魏武帝给误会了。
其实说起来也不能怪魏武帝,甚至也不能去怪隆庆,为了骗过迟国公,子辽说谎说得自己都信了,这样的状态,叫皇帝陛下如何不误会?
但是魏武帝并没有立即对子辽兴师问罪,也许是没有合适的机会,也许是为昔日的情份再留一分回旋的余地。
子辽想通了这一切,忍不住热泪长流。
原来陛下的确是怀疑他了,但仍然选择把后背交给了他,甚至直到临死之前,都没有拿下他这个满腹怨言的卫尉。
子辽越想就越是愧疚,越想就越对不起陛下,他转过身,向着怀德殿的方向扑通一声跪倒。
“陛下!臣有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