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霓裳还有母后全都逃离了大业,到现在已经一月有余,却没听到京城方面传来任何消息,百姓们甚至不知道大业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连各级官员也都被蒙在鼓里……”
隆庆激动得涨红了脸庞,握着拳头说道:“这说明逆贼势力无比强大,轻而易举就控制了朝廷,甚至没听说大业发生什么动乱!”
秦朗暗叹一声。
隆庆说的没有错,的确是这样,可是也仅仅就是这样罢了。
作为百姓,在没有被逼到生死关头的时候,根本不会做出任何反抗的举动。
因为在这些百姓眼中,无论是国君死去,还是太子逃亡,都是他们改变不了的事情,自有那些高坐庙堂之上的人去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担忧的始终是围绕着自身的危机,比如朝廷再次征徭役了,或者战争即将到来了。
市政厅门口聚集的百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讨论的话题始终围绕着征兵,而不是国丧。
如果隆庆太子指望着百姓跟他站在一起,那注定是要失望了,只能说明在统治这件事情上,他认识得还不够成熟。
“太子殿下,如果你想依靠百姓站出来反抗谋反的那些家伙,恐怕是不现实的。”
隆庆激动的站起身,在地上来回走动。
“为什么?”他低声怒喝,虽然极力压抑着声音,但眸子里的愤怒却如同火焰一般。
秦朗解释道:“因为事不关己。”
“事不关己?”隆庆太子真的愤怒了,秦朗怎么可以说出这种话来?大魏的百姓怎么可以如此冷漠?
皇帝死去了,朝廷有逆贼谋反,百姓怎么可以觉得事不关己?
秦朗解释道:“这片土地在几十年前,还不叫大魏,而是卫国,在先帝征讨卫国皇室和军队的过程中,殿下可曾听说过百姓主动集结起来为卫国皇帝报仇的?”
隆庆被秦朗顶了一句,一时间答不上来,可他却觉得自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却偏偏说不出来。
“那不一样!”隆庆深吸了一口气,迫使自己冷静下来。
“父皇征讨卫国,岂能与如今这些谋反的逆贼相比?”
秦朗说道:“也许是我的比喻不恰当,但是请殿下仔细想想,天下十国臣子弑君的事情太多了,有哪一个是因为弑君而遭遇百姓反抗的?”
隆庆一时语塞。
尽管秦朗的话让他绝望,但据他所知,这样的事例一个都没有。
其实道理很浅显,隆庆稍稍一想,就转过这个弯来了。
此时的国君,当然拥有全国的武装力量,但是因为封地的存在,大臣其实也是拥有武装力量的。
整个国家就像一个盘子里的芝麻球,国君是最大的芝麻球,而大臣则是小了很多的芝麻球,其余百姓则是散落在盘中的芝麻粒。
这一整盘就是当前魏国的状态,国君死后,只要大臣们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那么谋反的臣子就不会受到制裁。
甚至如果反贼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臣子,那么谋朝篡位也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