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把张何派到了自己的封地去做州牧,就是为了学习南阳。即使学不到神髓,照葫芦画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当他还是迟国公时,他想的是学习南阳,超越南阳,最后掌控南阳。
但是当他已经成为了朝中第一人,隐隐超越了宰相张甘,成为大魏第一权臣后,他的心态反而产生了变化。
迟国公邓巢可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物,他在魏武帝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暗中布局准备谋反了,现在魏武帝已死,太子不知所踪,等于大魏的天下已经完全落到了他的手里。
这时候邓巢想的已经是如何乘着大魏这辆战车,扫平四海了。
可一旦要征服四海,雄霸天下,必不可少的就是资金的支持,如果现在把南阳噶掉,那么毫无疑问会损失很大。
所以朝中的那个撤职派就不用提了,他们的意见肯定不行。
现在他为难的就是倾向于派遣派还是提拔派。
派遣有一个好处,就是南阳可以非常直接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效忠自己的人非常多,随便派一个过去,都会不折不扣的执行自己的命令。
但派遣派的坏处也显而易见,派去的人治理水平肯定不如秦朗,而一旦成为了秦朗的顶头上司,凭这些人的尿性,迟国公用膝盖也能想到,必然会对南阳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样不但干扰了南阳的发展,还会收获秦朗的敌意。
如果倾向于提拔派,秦朗应该会感激自己,毕竟迟国公要提拔秦朗,绝对不会简简单单下一道钧令就算完,而是会把秦朗叫到京城,亲自耳提面命,得让秦朗明白这个州牧是谁帮他争取来的,以换取秦朗的感激与投靠。
如果秦朗投靠过来,那么对于迟国公的大业来说,将会是非常强力的臂助。
可是迟国公之所以犹豫不决的是,据他了解,秦朗可不是轻易会投靠别人的那种人,如果这个家伙善于钻营和投机,也就不会在武陵默默无闻的做了好几年县令了。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迟国公知道魏武帝曾经要把霓裳公主嫁给秦朗,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迟国公可是造成如今这个现状的罪魁祸首,秦朗早晚会知道这些事情,那时候秦朗会不会为了霓裳公主的事情而跟他翻脸?
据迟国公对秦朗的了解,秦朗一旦知道他是那个幕后黑手的话,一定会与他决裂,并且亲手报仇。
对于秦朗,迟国公现在还不想惹他,据说魏武帝生前曾经组建了一支神秘的军队,称为炮兵,并且制造了上千门的大炮。
但是不知何故,这些炮兵大军连同造出来的千门大炮至今不知所踪。
邓巢一日没有彻底掌握这些凶战利器,一日就不可能跟秦朗翻脸,所以他才如此纠结,到底应该利用秦朗先发展国力,还是先把南阳这颗已经成熟的桃子摘下来再说。
朝堂中的众臣,也因为宰相张甘的一句询问而暂停了争吵,都把目光投向坐在右侧的迟国公,想听听这位真正的掌权者是怎么想的。
迟国公考虑良久,决定还是把现有的拿到手里为好,现在太子外逃,万一与秦朗在一起,提拔秦朗,岂不是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