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方的心思却全在那个王屠户的身上,如果说他最初诊的脉象是气血衰虚,阳气大败的微脉,经过对症下药之后,一剂补药下去,连着吃了一个月,怎么着也应该补足气血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复诊居然是一个虚脉,这说明只是表面上有所恢复,但其实身体还很虚弱,如果断了药的话,随时可能回到原来的微脉上去。
微脉已经很危险了,如果任其发展,有可能会害得王屠户早亡。
宋伯方很想去王屠户家看一眼,但是他心中犹豫不决,如果王屠户按照那个游医的方子去治虫子了,身体好转,那到底是真有虫子,还是气血衰虚导致的呢?
到底是每天一杯南瓜仁有效了,还是自己开了足足一个月的补剂有效了呢?
更加令他为难的是,王屠户明明已经另寻高明了,自己还主动找上门去,会不会有些尴尬呢?
在院子里来回走了半天,宋伯方最终下定决心,去城南那个魏氏医馆去看看,到底是一屋子活佛活菩萨还是一屋骗子。
于是宋伯方回去换了一身洗得泛白的蓝布袍子,头上用一根木簪定住发髻,把他最为拿手的银针带了一盒放在袖子里,没带任何人,就这么飘飘然往城南而去。
城南医馆里,已经渐渐热闹起来了,但是大多数来看病的,并不是城南的居民,而是来自下边各县的百姓,许多人都是听游医说城南的魏氏医馆是救苦救难的地方,而且收费低廉,所以有些不大不小的病,就选择来医馆看看。
秦朗并没有在医馆里坐诊,他从护卫队里挑出来的几个医学院学生,就已经足够充当医生了。
其实说到底,魏氏医馆也只能治治小病,真正的绝症还是没办法治好的。别说在这个时代,就算到了几千年以后,有些病还是治不好的。
秦朗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最得意的成绩就是把段小狸给教出来了,这个小丫头学习十分刻苦,两个月几乎把整本行医小册子全都背下来了。
不但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还能理解引申,对于小册子中的一些病症描述,进行归类和概括。
这可十分了不起,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说起医学知识来,能跟那些医学院的学生聊得头头是道。
秦朗也是十分欣慰,想必在魏州,像小狸这样的孩子有不少,如果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定会造就出许多栋梁之才。
也只有培养出更多像段小狸这样的孩子,魏州才能成为隆庆的根据地,大本营。没有人才的辅佐,就算再大的地盘,也只是替人保管罢了。
宋伯方就是在这时,背着手慢悠悠来到城南的。
像这种贫民居住的地方,宋伯方真的是不常来,因为这里的百姓很少找他看病,所以对城南的了解,也仅浮于表面。
今天他亲自来这里走了一趟才发现,魏州的百姓是真穷啊,路边大部分房子,都是泥草房,夏天的雨稍微大一点,都会浇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