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选择权就在对方手里,如果他们认为犹太人是肮脏的,他们大可以转身走人,如果他们愿意把伤员留下,那么自己提供帮助也未尝不可。
听到这样的回答,几个冲锋队员面面相觑,他们没了主意,毕竟冲锋队和犹太人,向来水火不容。
“没关系,我的很多队员,都是犹太人,我信任他们。”
戈林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无力,疼痛让他咬紧牙关,但是他并没有说谎,他的飞行中队里,有好几个队员都是犹太人。
他从未歧视这些犹太队员,而这些犹太队员也对他忠心耿耿。
这就是戈林与其他冲锋队和纳粹党党员不同的地方,他只憎恨那些导致德国战败的犹太投机者和煽动者,但他不憎恨其他犹太人,特别是犹太老兵。
“好吧,进来吧,我去拿急救箱。”
巴林示意几人把戈林抬进来,他则去拿药箱。
经过简单的处理,戈林的血止住了,但是他几乎无法行动,同伴们只能先把他安顿在这里,随后迅速离开。
毕竟慕尼黑的形势很复杂,警察已经开始到处抓捕起义者,他们也需要地方藏身。
虽然担心戈林被犹太人出卖,但他们还是走了,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巴林是个老实人,他答应不会出卖这个可怜的冲锋队成员,他就会信守承诺。
而戈林在他的照顾下,也迅速恢复了精神,当他几天后,被同伴转移出慕尼黑时,他真诚的向巴林表示了感谢。
不得不说,戈林还是幸运的,他虽然中弹,但至少没死,而且还躲过了抓捕。
汉夫斯坦格尔在事发时并不在队伍里,他当时正在慕尼黑的家中休息,他是听到外面的混乱,才出门的。
很凑巧,他遇上了一名熟识的冲锋队队员。
这名队员告诉他,希特勒死了,鲁登道夫死了,戈林也死了,起义失败了,纳粹党也完蛋了,警察正在四处抓人,他们必须全部逃出这里,逃出慕尼黑。
一时间,汉夫斯坦格尔如遭雷击,明明一开始形势那么好,为什么才过去这么点儿时间,就变成了这样。
深吸一口气,汉夫斯坦格尔准备回家收拾行囊,他也必须离开,否则将会尝到牢饭的味道。
然而他刚刚转身,一辆小汽车却在他身边停下,车里坐着埃塞,埃卡特和霍夫曼,他们要前往霍夫曼这个摄影师家中,碰巧遇上了汉夫斯坦格尔。
于是带上这个“美国人”,他们一起来到霍夫曼家商议。
“我觉得我无法置身事外,我有好几次都抛头露面,包括在贝格勃劳酒馆,我甚至还差点儿与警察打了一架。”
相比起其他人,汉夫斯坦格尔显得更加沮丧和紧张,在这场混乱中,他的确抛头露面的次数多了些,如果巴伐利亚定一个抓捕顺序,那么自己必然处于前列。
何况希特勒,鲁登道夫和戈林都死了,能够和他“罪责”相差无几的,恐怕只有赫斯和罗森堡了。
听了他的话,大家也是商议了好一阵子,毕竟其他人都没怎么参合。
埃塞只是发表了煽动性的讲话,甚至宣布起义的都是罗姆。
埃卡特和霍夫曼甚至都不知道起义的消息,他们几乎完全没有存在感。
所以这里的人,有危险的只有汉夫斯坦格尔,于是大家一致同意,让汉夫斯坦格尔先去奥地利“避避风头”,等到尘埃落定视情况再确定何时回到慕尼黑。
不过要说情况糟糕,似乎汉夫斯坦格尔还不算最差的一个,身在特根西湖的赫斯,状况更加不好。
事情说起来很滑稽,当赫斯押着包括冯.尼林在内的巴伐利亚官员抵达特根西湖时,仅仅是出去打了一个电话的工夫,那些人质就全丢了。
冯.尼林成功劝服了守卫,他们不仅得以脱身,甚至还把唯一的汽车开走了。
于是赫斯非常尴尬,他不仅把人质丢了,还把唯一的机动车辆丢了,最后不得已,他只能给自己的未婚妻打去电话,询问能否“帮点忙”。
事情变得越来越滑稽,他的未婚妻在接到电话后,骑着自行车从慕尼黑出发了,要知道赫斯所处的地方,距离慕尼黑足有三十多公里。
当他们会合后,发现自行车无法承载两个人,于是他们只能换着骑行,一个人先骑出去一段距离,然后休息,等待下一个人,然后换人骑行,另一个则依靠双腿步行。
两人交替骑车,等回到慕尼黑,都是疲惫不堪。
赫斯此时已经知道“起义失败”的消息,于是他没有回家,而是前往了豪斯霍费尔教授那里。
这位教授对他们的起义感到“荒唐可笑”,认为这完全就是胡闹,除了制造混乱,什么用都没有。
但是本着对自己学生的关爱,他还是为赫斯提供了庇护。
然而很快,这位教授就发现自己的学生,正在钻牛角尖。
赫斯想要自杀,是教授夫人发现了异样,随后豪斯霍费尔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老实说,豪斯霍费尔教授很喜欢面前的这位学生。
“他的优点不在于他的聪明才智,而在于他的心肠和性格。”
这是豪斯霍费尔教授对赫斯的评价,他不认为赫斯具有出众的才能,但是他有其他优点,比如坚定,忠诚,勇敢和怜悯。
所以豪斯霍费尔教授建议赫斯去自首,因为在他看来,赫斯需要“冷静一下”。
但是赫斯并没有这样做,他在豪斯霍费尔教授那里待了几天后,便选择和纳粹党的朋友一起逃离慕尼黑,去避避风头。
然而才离开没几天,他就又骑着自行车回城了,因为他的未婚妻病了,他必须回来照顾。
这就是豪斯霍费尔教授喜欢他的原因,他的“心肠很好”。
罗姆也投降了,随着军区大楼外的警察和国防军数量越来越多,他知道,已经坚守无望。
援军遥遥无期,而且士气已经低落到谷底,他在窗口挥舞白旗,向着外面的警察和国防军喊话,随后看着他们进入大楼,给自己戴上手铐。
最后回到希特勒这里,他们的车子离开慕尼黑,原本准备前往萨尔茨堡避难,但是希特勒突然改变了想法,他要去汉夫斯坦格尔在乡间的别墅。
老实说,希特勒并不想去那里,因为他始终记得起义之前,汉夫斯坦格尔说过的话,当时自己曾表示,如果失败,自己就会“死去”,绝不会逃亡。
但是现在,他突然想去看看那里,这并不表示他准备逃走,事实上他仍然觉得自己需要“死去”,但在那之前,他想去看看。
是的,仅仅是“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