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边走边割开脚下的荆棘杂草,顺手挑出鲜嫩的草喂马。陡的地方垒几级台阶,坑的地方填上石头和土。
曾经大家进山时一路上搭建了躲雨过夜的棚子,有些棚子的架子还在,略经修缮可以继续为他们遮风挡雨。
花了两个月工夫他们就了那个猎人棚屋,也就是说到了人活动的地盘上。接下来有路可走,而且不止一条路,都是刘本恩熟悉的。
刘本恩没有带孩子们下原来进山的那条冲,下的另一条叫“前冲”的冲,这条冲东西走向,两边高山夹着一带平地。约莫百余亩。冲上头一处泉眼流出一沟水沿着山脚向西而去。
冲里住了十几户人家,主要以耕作田地为生,以打猎,烧炭为辅,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户人家屋前,刘本恩上前借宿,庄户人看见这一伙蓬头垢面、胡子邋遢、衣衫褴褛的彪形大汉以为遇上了山贼,一下子惊慌起来。
刘本恩说我们不是坏人,是取山货的人。还从袋子里取出药材给他看。
庄户人重新审视这伙人,面目和善,举止规矩,加上一副精疲力倦的神态,于是消除了戒备满口答应他们的请求。
刘本恩拿出一个银锭给庄户人,让弄顿饭吃。把马喂饱。银锭当初进山前没花完的,这东西在山里跟石头一样没用,在山外比命还金贵。刘本恩深知这一层,出门前不忘带上它。
庄户人不敢接银子,说这么大的钱,找不开。
刘本恩说,不用找,我们就多歇两天,权当宿食费用。他们互通了姓名,年庚,庄户男人叫赵查贵,五十二岁。
刘本恩小三岁称他赵大哥,后辈们称他赵大叔。
修养了三天后他们要出发了,刘本恩请赵查贵给他们做向导。
曾经他也是生意场上的一把好手,自逃离这个世界隐居山林后与这个世界完全脱了节,不知道世道变成什么样了。
在陌生的环境里跟陌生的人打交道他有些不自信,须得一个熟悉的人带路,帮着买卖。人言道;半斤生不敌四两熟。
赵查贵也乐意帮他们这个忙,他熟门熟路直接带大家到一个大集市上。找了一家客栈,卸下物资,把马交给伙计照料,一夜无话。
第二天锅底人背着装药的麻袋跟着赵查贵到了一家药铺,将药材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隔天又将皮货送到皮货行,蜂蜜送到糖果铺。
因为他们的货都是上等的,很抢手,三位店家都留了话,以后有货直接送来,有一万收一万。
他们的货都卖了个好价钱,拿麻袋装银子。
接着他们到盐行买了四匹马负荷的盐巴,到铁匠铺里购置另四匹马负荷的铁器。盐巴和铁器只用了不到一半的钱,
这些采买都是大行大市,不用讨价还价,后辈们跟着学认秤,学换算。
铁匠铺没有那么多现货,需要三四天工夫打制,刘本恩决定在几天里好好逛逛街,熟悉一下环境,了解一下风土人情,品尝一下美食,同时买一些零碎物品回去送妇女孩子。
外面的世间很精彩,好像留不住山里的汉子,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家里的亲人。待铁器用具一经打好就连夜动身马不停蹄踏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