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证明规则系统的隔离并非如梦魔所宣称的那样“完美”。
玉言决定试探梦魔,他在现实世界制定了一条似乎不可能生效的规则:“噩梦游戏时间加速3倍!”
如果这条规则能生效,那么规则系统的隔离必然还存在漏洞。
玉言或许可以继续利用这点。
奇迹出现了——玉言发现噩梦游戏内的时间流逝的确加快了。
而梦魔似乎并未察觉这一变化。这证明规则系统的隔离并非真正完全。
仍存在某种玉言尚未发现但可以利用的漏洞。
玉言开始编写各种复杂规则,试图找到最适合现状的生效规则。
终于,一条“噩梦游戏空间于未来5分钟内倒退并循环”的规则生效。
玉言看到噩梦游戏空间开始发生空间重叠与扭曲。
像音轨里的片段反复播放。
梦魔这才意识到规则系统出现了未知漏洞的影响。
它大惑不解要如何应对眼下的状况。
玉言找到机会夺回主动权,他连续制定多条规则来控制噩梦空间与梦魔行为。
梦魔已经完全被动,而它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玉言通过利用规则找到通关噩梦游戏的方法。
玉言利用规则系统的隔离漏洞将梦魔困于噩梦空间无法脱身。
并开始寻找可以破解整个噩梦游戏的规则与手段......
梦魔再度低估了玉言利用规则系统的能力。
而它所谓的“完美隔离”也不过是个笑话。
在玉言的规则牵制下,梦魔与它的噩梦游戏命运即将被完全掌控......
玉言回想起这段时间里与梦魇的较量。
意识到梦魇这个名字似乎的确在某个时刻改变成了现在的“梦魔”。
这应该是玉言在某个时刻通过规则系统生效的某条规则。
改变了梦魇这个概念的名字,让“梦魔”这个称呼在所有人的记忆与印象中代替了原本的“梦魇”。
试想,如果玉言生效一条“这个世界里的‘梦魇’一词全部替换为‘梦魔’”的规则。
那么包括玉言自己在内,所有人脑中的那个概念名字就会由“梦魇”自动变成“梦魔”——
就像用“替换”或“查找替换”功能一样,让一个字词在所有存储记录中被另一个替代。
所以,玉言很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替换了“梦魇”这一概念名字,以“梦魔”取代。
从而让自己与所有人在提到这个存在时,自然而然地使用“梦魔”这一称呼,
进而在印象里开始把它当作这个存在的名字。
梦魔自己虽然是这一现象的源头与制造者,但也同样被此规则效果所影响。
其自我认知与认知向所有参与者一样,随着规则生效而改变,将“梦魔”视作自己一直以来的名字。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则效果与演示,说明规则系统的影响力之大。
足以在推行一条简单替换规则后改变所有人的潜意识与记忆。
让人们忘记某个存在原本的名字,并将自动替换后的新名字深深习以为常。
覆写在记忆里当作一直以来叫做的名字。
这点让玉言进一步明白规则系统威力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需要井绳地使用。
避免生效任何不必要或难以控制的规则,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而改变一个存在的名字这点小试牛刀。
已经足以让玉言对规则系统的理解提高一个台阶。
事情没那么简单,被囚禁在煎熬喝可乐的班花黎则大喊。
梦魇变成梦魔了?他就没有规则游戏控制权了。
梦魔被认定为无管理员名字授权!
这个无限梦魇世界也就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