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芫逗着小孩子看了他的舌苔,发现苔薄有白斑,手指上倒刺很多,指甲泛白,心里有了底,“这是常见的小儿疳积,主要是孩子脾胃出了问题,我给你开一方子,之后如果没有好转,就去妙手堂找我。”
“好的好的,麻烦大夫了。”
不过这方子里头夜明砂望月砂不老少,苏芫写方子时就想,以后自己吃药一定不能看里头有什么。
不然自己根本喝不下去。
其实这个小孩子的病是积出来的,一时半会儿还真好不了,需要慢慢调理,所以她才会多一句,让对方过后再去医馆。
接下来的病人却是个穿着七八成新的年轻妇人,她动作鬼鬼祟祟的,头上还包着布巾,生怕别人认出她来,明显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苏芫也配合,低声问:“这位姐姐看病吗?”
年轻妇人看一眼苏芫旁边的柱子,欲言又止。
这下子苏芫算是明白了,肯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好在异性面前说。
于是苏芫就给柱子使眼色,柱子就退到了一边去。
苏芫:“这下子可以说了吧?”
年轻妇人就忸怩道:“我经常小腹胀痛,月经不调,之前找过大夫,只是大夫开的药我吃了没效果。”
苏芫仔细打量她,这人面苍形瘦,舌苔红脉形弦细而数,“是不是还会感觉烦躁不安,经量渐少?之前是不是生产过?”
“对,我生过一个儿子,是不是那次生产落下的病根?我婆婆说是月子里没做好的缘故。”
有这个可能,从脉象舌苔等看来,应属肝气郁结,血虚化热所致。
苏芫便拿笔写了方子:柴胡、生甘草、益母草、白芍……
“好了,去抓药吧,你这个病需要长期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以后有问题可以去妙手堂找我。”
“诶,晓得了。”年轻妇人拿了药方也开心的走了。
柱子见人走了才过来,“姐,刚刚那是带下病?”
“对。”苏芫想着这时候女性对于这方面的疾病讳莫如深,柱子估计很难接触到这类病症,便和他说了脉象以及自己开的方子。
柱子仔细的记下。
一上午的时间都在这样的忙碌中过去了。
终于到了吃饭时间,苏芫伸伸懒腰,发现老大夫那边不知什么时候还起了一个小棚子,里头躺了好几人,老大夫给他们扎了针,这时候正眯眼休息。
针灸方面苏芫还没有学多少,便帮着老大夫打下手,顺便学学。
“师傅,这人是什么毛病,怎么全身的穴位几乎都扎满了?”
老大夫给她仔细讲解,半夏和柱子也在一旁听着。
木板上的那人有点躺不住了,被人这么围观着,衣服还不时被掀起来,特别是还有苏芫这个姑娘家在,说不尴尬是不可能的。
老大夫看他要起来,赶紧按下他,“你着什么急?别动,还没好呢。”
那人只能乖乖的躺回去了。
苏芫笑眯眯的:“大叔,你放心,我们都是专业的医者,你不要觉得尴尬。”
大叔尬笑:“是是。”
他笑着,把脸上的银针都给惊动了,一阵颤动。
于是又被老大夫叮嘱他别做大表情。
这下子,大叔干脆闭眼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