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纪湘也很理性,说实话这又是一个人性和时代进步还有历史遗留问题的矛盾。
两个人今天是一个班,下班之后又可以一起回向阳大队。
现在已经快十月末了,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早上晚上气温已经开始接近零度了。
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半个小时才到家,还是有些冷的。
顾晓兰到家的时候,她家老爸刚做好饭。
关外进入十一月,气温下降,砖坯不爱干,建房子的也少了,砖厂也已经不那么忙了。
秋收结束之后,乔桂英就开始领着夏红梅和谭金秋开始琢磨编织。
现在的人就没有不会编筐挝篓的,乔桂英说出想法,三个人一琢磨就能编的有模有样。
顾晓兰还给她们弄出来了染料,红的,蓝的,绿的。
把苞米叶子用染料寖泡之后,晾好编织出来不同的花样,编成草帽,椅子垫,收纳筐,干果筐…!
甚至还有装饰花瓶,十分美观。
乔桂英把东西都编好了,带着东西去大队部找到九叔,谭金默和陈槐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这两年红星砖厂不但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开拓了这些人的眼界。
这几个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拍板决定了。
谭金默和陆丰开着拖拉机,带着乔桂英和陈槐花,拿着样品出去跑了两天,就接到了第一批订单。
当然这一批自然不可能是出口的,就是几个供销社定了一点散货,这也已经把九叔和谭金默陈槐花他们高兴坏了。
特意把大队部的一趟房倒了出来,向阳大队红星草编厂就算正式成立了。
乔桂英和顾福升一样,负责设计和生产。
第一批编织工人都是乔桂英亲自挑选的,夏红梅和谭金秋不用说。
乔桂英又在大队里挑选了十六个人,成立了两个生产小组。
当然这些人还是秉持着之前砖厂招人的原则,技术好是一方面,人品都要踏实肯干话不多的。
别看这编织厂正式员工少,但是它给大队里的老人孩子创造了其他劳动机会。
草编厂收蒲草杆,红柳,翠柳,虽然要求严格,但是对于猫冬以后就没走任何收入的社员们来说,也是一笔收入。
顾晓兰一进院,没等进屋她家老爸就对她喊。
“正好你回来了,去叫你妈回来吃饭!”
顾晓兰笑着点头,正好她也想去编织厂看看。
到了大队部,她老妈她们正好做完今天的工作量,正在收拾。
现在电费很贵的,这编织的东西虽然能卖钱,可是还不至于点灯熬油的赶工。
大家伙儿看到顾晓兰进来都笑呵呵的跟她打招呼。
“晓兰回来啦!”
“哎呀!晓兰这丫头长的可真俊!”
对于这些人的夸奖顾晓兰只能维持礼貌的笑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走到成品面前,拿起来几个样品看了看,又出了不少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