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斌在顶楼民宿吃过晚饭才离开,虽然大部分工作已经有人接手,但一些BYD的一些重大决策仍需他出马。
顶楼只剩下路阳与应若涵两人,这时应若涵拿出一份文件袋递给他,文件袋上绝密两个红色大字非常显眼。
“什么东西,这么神秘?”
应若笑道,“这是覃院给你的,至于是否给其他人看,由你决定。”
路阳有些好奇的打开文件袋,腾云工程几个大字印入眼帘。
人类要想低成本进入太空,目前有三种方式:
第一就是可回收火箭,也就是马斯克在搞的星舰计划,华国对应的便是长征九号项目。
第二就是空天飞机,让航天器像飞机一样在跑道上起飞,进入太空后降落回跑道。
第三就是传说中的太空电梯,建造成本与损坏成本完全两个极端。
可回收火箭目前已被SpaceX推进到商业化阶段,一年发射几十颗,价格被压到了2800美金/公斤。
腾云工程,总结下来就是用一架140吨重的高超音速飞机把一个40吨重的航天器带到3万米以上的高空,然后以七倍音速将航天器甩出去,完事后大飞机飞回机场,准备下次起飞,而航天器将飞向太空继续执行任务后再返回。
两者最大的区别,一句话可以总结,火箭发射只能在发射场,华国就这么几个发射场地,而空天飞机,大部分的机场都可以起飞,两者都是可重复利用的航天技术。
“去年9月,我们成功实现了可复用航天器的回收,地点在新疆,不过这次发射是用火箭完成的。”
“火箭?”
“是的,为了隐秘测试,这个项目如果是用火箭发射航天器的话,成本太过高昂,所以米国早在2010年就停止了空天飞机的研制,但我们没有,总院那边觉得这是我们反超的唯一机会。”
路阳翻看着后面的资料,大概明白了腾云工程的进度,航天器的各项试验基本完成,难度最大的是承载航天器的那架巨型超音速飞机,越翻到后面内心越是震惊。
腾云工程压缩成本的上限远比可回收火箭的要低得多,马斯科的星舰,总重量在5000吨,虽然至今为止没成功过,但搭载星舰的火箭总推力为7000吨。
人类最大的运输机A-225运输机总重量为640吨,而他只需要6台最大推力为23吨的发动机,总推力还不需要150吨,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差距?
因为飞机跟火箭的上天的原理是不一样的,火箭是靠发动机反推气流硬顶上去的,属于霸王硬上弓,而飞机是靠空气托上去的,属于四两拨千斤,这就导致同样的重量,火箭所需的发动机推力是飞机的十几倍,成本自然也是如此。
空天飞机与红箭如果材料相同,那么必然是空天飞机的成本要低许多,无论是可重复使用次数还是检修成本也同样如此。
另外一个巨大优势是,火箭发动机除了燃料之外,还必须携带大量的氧化剂,而飞机发动机是靠吸进去的氧进行助燃反应,不用带着走,而氧化剂是非常重的。
火箭的燃料需要携带其2.667倍的氧化剂,火箭大概90%的重量都是燃料与氧化剂,如果去掉氧化剂那自然能带更多的重量上天。
“冷战期间,毛子跟米国其实都做过空天飞机,但都无法实现超高音速飞行,后来又改成了使用火箭把空天飞机带上天空,这就失去了空天飞机本来的意义,根据米国的评估,如果使用火箭发射航天飞机,每次的发射成本在15亿米元,所以两边都停止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几年米国始终无法突破超高音速耐热问题,才选择了冻结相关技术发展。”
路阳问道,“那后来呢?这几年耐热问题应该解决了,为什么没启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