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上种吊瓜。人生六十也芳华。
带领乡亲齐努力,创奇迹。实堪夸。
荷锄挥汗日头斜。
幸福皆由努力得。洞庭风疾雨沙沙。
不忘初心终不悔。冷言语。且由他。
闲坐瓜棚话桑麻。
这首《水仙子?·大通湖吊瓜》能不能表达作者对曾大姐的敬意,不得而知。但美景,美人,美食。谓之大通湖三美。如果说大通湖是吃货们的天堂,应该一点也不为过。
且不说风味独特的个大黄多的大闸蟹,鲜美龙虾,各种特色淡水鱼,田螺,更有莲籽藕根,哪一样都令人舌尖发软,味蕾绽放。吃过一次,便念念难忘。更有一种令人口舌生香,吃起来便完全停不下来的经典零嘴——曾大姐瓜篓籽。
说起曾大姐和她的大同湖瓜篓子,在大通湖可谓家喻户晓,堪称一绝。因为曾大姐的瓜篓籽不仅好吃,而且营养。在曾大姐的带领下,小小瓜篓子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拳头产业,乡亲们亲切而自然地称瓜篓籽为“金瓜瓜”!
开始知道曾大姐,是通过和我们一起同行的大通湖农林水务局办公室的严小平主任的嘴。严主任是个热心勤勉的人,为了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大通湖的名优特产,冒着火热的太阳带着我们在整个大通湖的农业合作社和名优特产企业跑,拿她的话说“曾大姐是一个神奇的女人,浑然都充满能量,比年轻人更有朝气。”
终于来到大通湖区绿色吊瓜农业合作社时,严主任指着一位正忙着接听电话和发货的老太太告诉我们,这就是曾大姐。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说话风风火火的,夏天还没到呢,她就穿上了夏天的衣服。一件露肩的背心显得干净利落。“就叫我曾大姐,大家都叫我曾大姐”。曾大姐声音洪亮,带着几分豪气。一边说着话,一边端出瓜篓子让我们品尝。瓜篓籽看起来呈褐色,粒粒饱满,个儿较大。拿一粒放入嘴中,轻轻一磕,很容易就剥成两半,壳肉分离,脆香滑润。
与曾大姐短短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曾大姐大名叫曾献香,河坝镇河众村人。种过田,养过鸡,打过工,吃过苦。但在她的表述中没有抱怨,只有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我们每个人都被她与年纪不符的创业激情,和她对生活的热爱,内心那满满的爱心所感染。仿佛在她的生命里没有年龄的概念,只有对生命无限的激情与热爱,令年轻人感到汗颜。
严主任告诉我们,曾大姐除了做吊瓜,还做着土鸡和土鸡蛋的种养和收购销售。她的每一只鸡蛋为了保证质量,都要盖上章。谁的货谁负责。个子太小,质量有问题,用户有投诉,一律责任到人。一旦被投诉,送货农户就要被封禁“因为来讲诚信的人我们不能与他合作,否则就是对顾客的不负责。”曾大姐成立大通湖区绿色吊瓜农业合作社是在2014年,吊瓜产业园就在河坝镇河心洲村。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合作共赢模式。合作社成立后,除种植吊瓜外,还提供吊瓜种植园构建、吊瓜子收购和销售,组织采购本社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配套设备,提供吊瓜生产技术。开展吊瓜生产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注册了“河众村”牌瓜篓生籽、熟籽两个商标,建立了湖南绿色瓜篓网站,开设了曾大姐绿色农产品淘宝店,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队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