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近日太子在西北声望高涨,街头巷尾都有黄口小儿高喊什么明君出世,救我大齐。简直是忤逆,难不成我大齐正处于水深火热中不成。”
乾清宫南书房内,韩国公愤然道。
“炙儿,你怎么看?”皇上点了庸王回话。
庸王凝眉思索,片刻后道,“太子实心用事,即便微服出访也不忘替父皇分忧,在西北赈济流民,原本是好事。但行事过于高调,导致他在西北声望甚至压过了父皇,儿臣想终归是不妥。”
皇帝盯着庸王看了一阵,目光深沉,“这天下迟早是太子的,他肯用心,这是好事。”
韩国公连忙道,“皇上,论语云,名不正言不顺,太子微服私访,并无权力干涉地方政事,但太子一路任免官员无数,实在有失妥当啊!”
“太子严惩的官员都是当地的贪官污吏,这事他一早便告知朕,并无不妥。不过有句话你说得对,言不正则名不顺,既然如此,朕便封太子为钦差大臣,替朕慰问西北大军,以正视听。”
“皇上……”韩国公还想挣扎一下。
皇上却神色倦怠,对韩国公挥了挥手,示意他跪安。
昨夜皇上翻了德妃的牌子,到了永和宫,却发现德妃的娘家侄女赵美人也在,昨夜是两人一起伺候的皇上。
皇上已经三年未选秀,赵美人却仅年方二八,不久前才被皇上临幸。
她原先是宫中尚寝局女官,因值班掌灯烛,偶遇服用金丹后燥热难抑的圣上,承宠后便被封了美人,赐住永和宫偏殿。
皇后身子骨健朗时,后宫中若发生这种事情,赵美人是要被严加审问的。
如今德妃代为执掌六宫,没规矩的事越发多了起来。
皇上关注的重心在朝政大局,对于后宫种种细微的变化并未太过在意。
与皇后的端庄雍容不同,德妃进献美人,放下身段去讨好皇上也不是一两回。
皇上自是敬爱皇后,但不可否认,和皇后在一起时他总会感到有些拘束。
而在德妃这儿他则可以完全放松下来,这也是德妃能成为四妃之一,获赐封号“德”的原因。
话虽如此,德妃和皇后相比,皇上更信任的还是皇后。
只是现今皇后病重,后宫总得有人当家,皇上才暂时恢复了德妃的位分。
若哪天皇后病愈,依旧要惩处德妃,恐怕皇上也不会过问。
德妃经历皇后的羞辱后,彻底明白了自己在皇帝那儿的定位,一个能让他放松身心的玩意儿。
这让德妃十分没有安全感,同时也迫不及待想要利用手中仅剩的权力,来做些什么。
韩国公赵立是德妃的同胞兄长,与德妃和庸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想到皇上已经六十岁,人到了这岁数,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活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