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听完,轻轻点头。
南洋地域广大,即便不算澳洲,也有数百万平方公里。
拿出几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让那群朝鲜遗老重建一个王国,倒也不算什么。
另外,大明虽然一直在移民下南洋的,但这移民数量总是不嫌多。
如果能用这个由头,吸引一些朝鲜的移民南下。尤其是这些移民都是两班,有一些闲钱,而且都还算有文化,懂四书五经,他们能推动南洋发展和汉化,那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朱由检点头道:“来爱卿这建议极好,等朕交付有司商议之后,就正式下令。”
这事情应该是归礼部管,但自从来宗道入阁以后,六部尚书的位置经过一轮调整,这礼部尚书的位置便一直空缺。
来宗道听到这话,心中一块巨石放下。
虽然去南洋开国,肯定还是不如继承朝鲜国王。但比起当个空头亲王,这安排可好太多了。
想必宫中那位,应该不会记恨自己。
于是来宗道立刻接旨,出发前往朝鲜国。
来宗道乃是阁老,一举一动,都有大臣关注。
大臣们打听到来宗道要去朝鲜,立刻炸了锅。
大臣聚在一起讨论。
一人说道:“哼,这个马屁阁老,前段时间他也曾上书,请陛下早日册封大皇子为王,我还以为他已经改邪归正。没想到他还是执迷不悟。”
显然,这位大臣以为来宗道去朝鲜,是不想忤逆皇帝,所以脚底抹油。
其他大臣也都是这么想的,听他一说,都开始跟着讨伐来宗道。
“都是这种小人,把我大明官场的风气都带坏了。”
“就是,我们一定要联名上书,狠狠地弹劾他。”
不过朱由检当然知道实情,对于这些弹劾,他也没当回事,全都留中不发。
像历史上崇祯最喜欢干的送死也是你去,黑锅也是你背的事情,他可做不出来。
正在一路向东的来宗道,当然也得到消息。
他听说陛下把弹劾他的奏折都给留中,脸上不由得露出微笑。
但他身边的人可不知道内中详情,都有些心焦气躁。
要是来宗道倒台,他们也没有好果子吃。
来宗道当然也知道身边跟随属官的心思,但他没有点破,只是派人问道:“刘若宰何在?”
不多时,刘若宰闲庭信步的走到马车之中。
“下官拜见来阁老。”
来宗道挥手道:“若宰何必多礼。”
刘若宰是崇祯元年科举的榜眼。
本来嘛,来宗道最看好的人是魏藻德,一直拿他当接班人。
但魏藻德讨好皇帝的工夫,毫不逊色于他,靠着揣摩皇帝的心意,一举得到外放的机会。
现在,也在杭州知府的任上干的有声有色。
等干满这一任,说不定就会被皇帝召回京城,到六部中担任侍郎。
眼见这魏藻德已经隐约有了另起炉灶的意思,来宗道自然也开始物色别的接班人。
于是他便挑了刘若宰,把他调到身边任职。
来宗道笑着问道:“若宰,现在朝中都在弹劾老夫,你是怎么看的?”
刘若宰见来宗道毫无焦虑之色,淡淡说道:“阁老大人成竹在胸,何必问我。”
他与来宗道本虽然都是南榜的进士出身,但说到底却不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