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贞运的心思转个不停,但嘴上却没有半分耽搁,立刻回道:
“毛少保此言差矣,朝鲜国虽然以小中华自居,但一应风土,到底与我大明不同。”
“倘若准许其内附,必然有诸多麻烦,便如当年成祖文皇帝讨伐安南一般。”
听见孔贞运又把安南搬出来,朱由检也有点绷不住了。
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有多少光辉亮点,就有多少黑历史。
永乐初年,安南王绝嗣,没有后裔,于是当地百姓主动要求内附。
成祖皇帝大手一挥,当即应允,在安南新设一个交趾省。
然而从此之后,安南就叛服不定,朝廷每年都要花大笔银子去压服安南。但时间越是推移,当地的叛乱闹得就越大,朝廷要花的银子也就越多。
到了宣宗朝,朝廷再也忍受不了,撤走了当地的八万驻军,废掉交趾省,在当地豪强之中重新册封了一个安南王。
大明白白出兵二十多年,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
现在孔贞运拿出安南说事,倒确实有说服力。
于是支持他的儒臣们,也立刻来了精神。
“陛下,孔大人说得对啊,一旦允许朝鲜内附,多半是要变成另一个安南。”
听见这帮人的话,朱由检有些头大。
他倒是有辩倒这个论点的方法,只是他身为堂堂皇帝,总不能亲自下场和大臣打擂台。
他看向毛文龙,希望他能站出来说两句话。
但毛文龙刚才能够超长发挥,全靠笔杆子提前给他写了小抄。
现在让他临场发挥,他可就没办法了。
朱由检摇头,正要说话时,萧何站了出来。
“昔年宗周攻灭殷商,分封诸侯,最后却落得诸侯混战。汉太祖高皇帝分封诸刘,不过四代人,也就闹出七国之乱。”
“由此可见,即便是分封朝鲜,不许其内附,时间长了,也要生出事端。”
萧何举的这两个例子也是实实在在的,朝中大臣不好反驳,只好看向孔贞运,希望他站出来说话。
孔贞运也不负众望,他笑着说道:“萧大人此言有理,所以我早有想法,陛下分封大皇子为朝鲜国王之后,可在朝鲜国内行推恩之令。”
“凡是朝鲜后妃所出之皇子,都可在朝鲜八道之内分到一块地盘,建立自己的亲王国。而他们的后裔,除长子继承王位之外,次子又可再分土地,建立郡王国。”
“如此一来,最多三代人,这朝鲜便如同一盘散沙,绝对不会威胁到我大明的天下。”
朱由检听到这里,不由得高看了孔贞运一眼。
他本以为,这孔贞运也是个只会空谈孔孟的腐儒。
没想到他竟然还真考虑过,该如何处置朝鲜国。
朱由检不由叹气道:“孔爱卿,推恩令再好,也不如朝廷直辖要好啊。”
孔贞运见皇帝说的情真意切,愣了一下,还是说道:“陛下,朝廷如果准许朝鲜内附,那大皇子该如何处置?”
听见孔贞运这么说,朱由检终于知道了他的想法。
原来他只是担心我立大皇子为太子。
朱由检笑着看向毛文龙:“此事毛少保早有腹案。”
听见这话,毛文龙一脸茫然。刚才孔贞运和萧何说的什么宗周啊,殷商之类的,他全都不懂,如同听天书一般。
所以早就开了小差,神游物外。
现在听皇帝突然叫他,好似被点了名的学生,虽然立刻紧绷了身体,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朱由检见状,轻笑道:“毛爱卿,前日你不是与我说过,要让大皇子在南洋另立一国的事情吗?”
毛文龙得了这个提醒,才反应过来。
他的笔杆子们当然也早就写了有关此事的折子,此刻他照本宣科,倒还是有模有样。
毛文龙说道:“昔日太伯贤德,推位让贤,避走江南,始有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