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提出的战术,已经有了骑炮协同的影子。
这个战术其实问题多多,但所幸,现在明军占尽了上风,罗刹军队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
所以用他们来做军事冒险,倒也没什么问题。
郭靖又做了细密的安排,他在蒙古骑兵中挑选了数十人,令他们冲在队伍最前面。
这数十人的马匹都是精挑细选,速度不快不慢,绝不会在火炮停下后,仍距离地阵十分遥远。
更不会在炮火还没停下时,就已经冲进地阵,陪着罗刹人一起挨炸。
而其他蒙古骑兵,只要跟在这数十人的身后就可以了。
等做完安排后,郭靖亲自到火炮阵地中,亲自监督他们开炮,免得这些人发射速度太慢,误伤到蒙古骑兵。
郭靖骑在马上,开口说道:“尔等务必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出错!”
炮兵们闻言,赶忙站成一排,对郭靖行礼道:“请大帅放心,我们绝不会出错,不然,请您治我们的罪!”
当炮兵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有些知识,才能熟练操纵火炮。所以现在这些明军炮兵,大多都是军户出身的童生,甚至秀才。
所以他们说话,倒还十分文雅。
这些人既然是军户,那么皇帝要征召他们入伍,这些人倒也无可奈何。
不过皇帝不差饿兵,朱由检知道这些读书人不爱参军,所以他特意从南方士子中挑人。
大明的科举与宋代不同。宋时的举人只是个一次性的资格,中了举人之后,才能进京赶考。但如果此科不中,那么下次考试,还是要再考一次举人。
但大明的制度则不然,只要考上了举人,从此便可以一直保有这个身份,算是有了半个官身。
而各省的考试难度并不相同,西南几个承宣布政使司的举人录取率,几乎是南直隶的十倍,所以大明自古就有冒籍的事情,后来又发明出了寄籍的操作。
朱由检为了吸引这些读书人来参军,给他们发了圣旨,只要参军三年,回到大明后就参加蒙古的乡试。
大明征服蒙古之后,在漠南设立了云中承宣布政使司,这个新省几乎没有什么读书人,考试就是一考一个中,很容易就能中举。
这些文人为了中举,倒也是豁出去了,还真就加入大明军队。朱由检让他们跟着西洋传教士,学了不少数学知识之后,才让他们随军出发,跟着郭靖从大明一路冲到中亚。
见郭大帅来了,这些炮兵心中颇有些压力,但是他们训练时间极长,就是靠着本能,也不至于出错。
郭靖一挥手,在他们的操纵下,火炮立刻开火。
隆隆炮声响起,一颗颗开花弹落入了罗刹军的方阵。
郭靖见状,轻轻点头。
自从当日明军征讨倭国时,第一次使用这开花弹,到现在已经接近两年。这两年中,朝廷一直不停改进火炮。
所以这炮弹的威力,比起当年,可要强出许多。
郭靖把目光转移回战场,立刻握紧了拳头。
这骑兵和炮兵第一次配合,果然出了问题。虽然郭靖早已做足了安排,但等到蒙古骑兵发起冲锋时,事情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这马儿到了战场之上,速度或快或慢,总会跟平时训练时有差异。
而且现在又有炮声隆隆,不仅是人见到了炮声要害怕,这马儿的表现也出现了异常。
如此一来,等火炮停下时,蒙古骑兵的先头部队,距离罗刹方阵,倒还有不少距离。
郭靖见状,转过头去,对身后的副将说道:“你记录一下,等此战结束后,向陛下写奏折,请朝廷多送些火药过来。”
“到时候,全军的骑兵都要在炮兵训练时,从旁观摩,令他们的战马熟悉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