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是秋季,台风已经不多,所以现在朝廷向倭国传信,都是直接走海路。
大海上不像陆地,畅通无阻,只要认准了方向,行船昼夜不停。
皇帝令司马懿回国的诏书,只用了六天时间,就跨越了这三千里海路,发到了毛利幕府的手中。
此时司马懿正好在关西巡视,他收到诏书后,只是看了几眼,就知道了皇帝的心思。
司马懿屏退左右,细细思考起来:
“皇帝要重修两册,显然是被高丽的事情给勾起来的。”
大明每征服一块土地,都要查清当地的土地和人口,这本是应有之意。
但这一直到高丽设省,这事情才麻烦起来。
皇帝第一个对外用兵的对象,乃是建奴。
辽东连年征战,地多人少。因此大明收复辽东之后,只需要把人口登记造册即可。至于土地,则直接分给移民。
而蒙古情况与中原不同,大明主要精力放在编户齐民上,完全不需要关心土地。
至于进攻倭国时,情况就更简单。这德川幕府建立才二十多年,本就下过几次大力气,清查全国的土地,人口和粮食产量,他们的成果正好被大明直接接管。
但是等到高丽设省之后,麻烦事就来了。
高丽开国两百年,而且国内两班贵族横行,又经历了万历倭乱和黄台吉入寇,人口和土地早就是一团乱麻,根本搞不清楚。
朱由检知道高丽刚刚内附,若是强行动手,只怕要引起乱子,所以他便退了一步,给高丽三年时间,让他们慢慢清查。
反正高丽本就要免税,正好趁着这时间,让地方官搞清楚情况。
但皇帝处理完高丽的事情,立刻就联想到大明原本的那两京一十三省,就要清查国内的两册。
司马懿管理的倭国,就在高丽边上,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喃喃自语道:“陛下招我回国,我自然不能不从,只是这事情要怎样才能办好,却要从长计议。”
司马懿想到这里,不敢耽搁,与都督府的属官交接之后,立刻坐船返回顺天。
他在倭国任职这两年多,大权独揽,本就招人忌惮。若是不肯马上回国,让皇帝担心他起了二心,那可就更麻烦了。
司马懿虽然立刻就出发,但他不同于信使,身份尊贵,可不能坐小船回国,免得出现意外。
而大船虽然安全,但速度却要慢上一些。
等司马懿真的登上津门的码头,已经是十日之后。他一上岸,立刻就坐上马车,直奔顺天而去,向皇帝复命。
这倒不是他要拍皇帝的马屁,而是朝廷的制度:凡是被皇帝召回京城的外官,回京后,不管皇帝有没有时间见你,你自己都得先去皇宫报道。
朱由检听到朱由检回京,立刻让那蒙古语老师出去,马上就要接见司马懿。
这老师就真的是老师,而不是后妃。
他不仅是大明天子,也还是蒙古的腾格里汗,若是一点蒙古语都不会,也总是不成样子。
等司马懿见到皇帝之后,立刻就要跪下行礼。
朱由检一步跨出,拉住司马懿,让他不必多礼,做足了明君的派头。
朱由检笑着问道:“司马懿,你在倭国这两年多,做的不错啊。”
司马懿躬身道:“上赖陛下照拂,下有百官用命,臣总算是把倭国的局势给安稳下来,梳理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