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又和来宗道寒暄了几句,便把他送走。
到了他们这个位置,私下里没必要太过寒暄,有利益上的捆绑,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司马懿根本没有留来宗道吃饭,而来宗道倒也不在意,他回府之后,亲手写了几封信,让人送了出去。
司马懿既然已经认可了他的名单,那么他也得先跟自己这些学生们,交代几句。
第二日一早,司马懿进宫面见皇帝,把来宗道给他的人名交了少去,点了这些人的将。
朱由检看完之后,轻笑一声,直接准了。
当年开恩科时,他就知道自己早晚要对世家大族和地主劣绅动手,所以当时选进士时,凡是小门小户出身的,都排在前列。
而高门大户出身的,则排在三甲的后半。
当时的安排,现在果然发挥了作用。
朱由检对司马懿说道:“你打算从顺天府开始,清查土地和人口,重修鱼鳞册与黄册,朕自然支持。”
“只是不知你具体都要采取哪些措施?”
清查土地和人口,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人长了双腿,是可以跑的,若是地主一味隐匿人口,而本地的小吏又帮忙藏匿,倒也没那么容易找出来。
而土地虽然跑不了,但田地本就分为好几等,最上等的水田产出,比起盐碱地的产出,能差上好几倍。
而小吏本来就喜欢在土地的优劣上动手脚,把地主家的上田,给登记成盐碱地,从而少缴粮。然后把贫农的下田,登记成水田,让他们多缴粮。
要是重新派人,一亩地一亩地的查验过去,那么靠着这么点可靠的人手,单单一个顺天府,恐怕就要花上一年的工夫。
要想把大明全国的土地都查清楚,估计要花上几百年。
司马懿闻言,开口解释道:“臣打算先搞清楚人口的规模,再反过来推算田地的数量,再减去鱼鳞册上的土地,去追查这其中差额。”
朱由检听到这里,立刻来了精神,开口问道:“你要如何搞清楚人口规模?”
司马懿笑道:“臣这几年在倭国,曾与佐渡岛发现了金矿,于是派人发掘。”
朱由检轻轻点头,这事情他当然知道,只是这些金子没有进国库,而是进了皇帝的内府,所以这事情倒也没有公开出去。
朝廷上的大臣们当然也知道,但现在朱由检威势日甚一日,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司马懿继续说道:“臣为了防止佐渡岛的矿工,私自开采金矿,于是严查岛上输入的斧凿等工具。”
“开采金矿时,耗费的工具是有定数的。开采越多,耗费也就越多。只要两者数据大概能对上,那么矿工就不太可能私自开采。”
“臣以为,清查顺天府人口,便可以按着这种办法。我大明盐铁本是专营,只要搞清楚顺天府消耗了多少盐,便能大致知道有多少人口。”
朱由检听完之后,兴奋点头。这种估算方法当然不能保证正确,误差不小。
毕竟富人吃盐,肯定远远多于穷人。有些十分贫苦的地方,买不起盐,甚至会以辣代盐,这也会让推算的数据不准。
何况还有私盐贩子的存在。
但以此时的技术水平,就算有些误差,也是可以接受的。